飛速中文網 > 科幻小說 > 仰望之腦域科技樹 > 第17章、解析《哥猜》

第17章、解析《哥猜》

    測試廣告1華羅庚先生是華人中最早從事《哥德巴赫猜想》的數學家。看書否 m.kanshufou.com

    1936~1938年,華羅庚赴英留學,師從哈代研究數論,並開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驗證了對於幾乎所有的偶數猜想。

    1956年,華羅庚的弟子之一王元證明了「3  +  4」,後來還證明了「3  +  3」和「2  +  3」。

    1962年,華國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  5」,王元再度證明了「1  +  4」。

    1966年,華國陳景潤完成接近終點的「1+2」論證。

    多位華人,幾十年如一日,都匍匐在《哥猜》上,勞心費力。尤其是陳景潤先生,連走路都在解題,其事跡經報道後,影響了兩代人。80、90年代,陳景潤已達「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地位。

    他的事跡,又讓《哥猜》這個數學難題,在華國家喻戶曉。

    這次若馬由成功攻克《哥猜》,將完成華人在此難題上的最後一步,一具有承上啟下邏輯關係。他選擇此題也有此考慮。

    確定解題方向後,馬由轉為專注學習數論知識。集中拜讀了自華羅庚起各位華人數學家在這個領域的所有著作,以及世界上其他著名數學家的相關著作。如華羅庚《數論導引》、卡拉楚巴《解析數論基礎》、特倫鮑姆《解析與概率數論導引》、閔嗣鶴《數論的方法》、gt195、gt164、165、gt206等系列。

    僅通過閱讀書籍,信息量還是欠缺,馬由就通過網際網路,查閱了許多國際數學家有關數論方面的論文,試圖從中找到一些啟發和解析經驗。

    大量閱讀後,他感受到數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可以用初等數論的語言描述,但無法利用初等數論方法解決的問題,這說明了初等數論的體系是不完備的,如果《哥猜》在某個完備的數學分支下有等價的描述,那麼《哥猜》也一定能夠被解決了。

    《哥猜》雖然是一個初等數論問題,但並不表示它有初等的證明。

    他放棄了傳統解析及論證方式。在科技樹解鎖前,若還是按傳統數學家的方式,將耗費他巨大的精力和時間。這將是得不償失的舉動。他學習數學但卻不會沉湎在這個狹窄的領域,更不會專職成為數學家。他的未來還是高科技領域。

    現解析難題僅是讓天才之名名副其實的一個小舉動而已。

    思前想後,他計劃自創一款軟體,通過軟體強大的邏輯分析和電腦高效的計算效能,來輔助他推演這道數學難題,這也是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數學之間一次融合的嘗試。

    其實,世界上許多數學家,都是編程高手。但卻沒有一位數學大師,能在兩個領域都擁有極高的水準。這也給馬由提供了這麼一個前無古人嘗試的機會。


    他一直堅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電腦和超越這個時代的各種軟體工具,他完全沒有必要按部就班,像傳統數學家那樣,僅採用人工甚至手寫方式推演。

    馬由在記憶中,翻閱了一陣子,終於找到了一款前世類似用途的軟體。不過,這款軟體建立在量子計算機或生物計算機硬體基礎上,同時需要人工智慧。顯然這款軟體再強大,目前他還是無法直接使用。

    他還是下決心,花費一定的時間,把這款軟體進行簡化。總比自己瞎子摸象,完全重新編寫一款軟體容易一些。且這款軟體研發成功後,將來解析其他數學難題,就輕車熟路、事半功倍。

    一周時間,除了補充食物,他一直沒有出門,學分主要期末考試獲得。平時校方也同意他放羊式的教學。和班級輔導員請了假,就蜷縮在宿舍里獨自敲打代碼。

    這款軟體比之前自己編寫的電腦系統軟體還要複雜。其難度主要在准人工智慧的邏輯編程方面。既要能在目前的計算機硬體基礎上良好運行,同時還要保留較好的智能運算,就要解決軟體體積和計算機運行強度的矛盾。

    最終,他還是找到了這個平衡點,從而完成了命名為《馬氏數學智能解析10》這款解析軟體的編譯。不過,原有的筆記本電腦,運行起來還是比較勉強。且這台筆記本,還要承擔隨時跟蹤和交易股票的重任。

    這天,他推開了房門,來到室外。強烈的太陽光,讓在昏暗的室內好幾天的雙眼,有些不太適應。他來到鼓樓廣場邊上的電腦商場,花費2萬餘元購買了一台目前配置最高的台式電腦,以及一些必須的電子元器件,回到宿舍,自己動手改裝升級。

    將已提高數倍的電腦開機,安裝好自編的系統軟體,以及《馬氏數學智能解析10》軟體後。他開始用幾個已被破解的數學難題,進行了模擬解析。有成熟的解題論文檢驗,進行軟體實驗,效果一目了然。通過5道難題的運算後,準確率達到了97,這基本滿足了實用性。

    有了這款工具和和運算能力較強的計算機,他開始了《哥猜》的論證。

    利用電腦和軟體,他只需要填寫一些解析思路,公式框架和總體邏輯參數等,電腦通過這款軟體,便可自動填充一些常識性的數學公式,並幫助他進行邏輯校正。他一邊解析,一邊微調軟體各種參數,3天下來,軟體完全適應了針對《哥猜》這道難題的解析運算。

    這個工具的使用,讓他解題過程的效率,比較一般數學家,提高了至少百倍以上。且還不容易出現低級錯誤,也不會出現邏輯錯誤。

    不過這是一種比喻,數學解題不是簡單看解析速度。可能一個頓悟,就找到了解題的方向。或者一輩子,都無法完成一道難題。

    但電腦運算,就將這個過程大幅度縮短,一個方向不正確,換一個方向繼續前進。如此反覆,加之編制這款軟體的馬由本來數學功底就十分雄厚,也能夠在失敗中,找到出現問題的線索。再調整一些公式和思路,繼續讓電腦進行運算,無非多花費一點電費而已。

    在電腦和軟體的幫助下,1993年12月中旬,他終於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最後一步的解答。

    通過《哥猜》的論證,也驗證了馬由編制的《馬氏數學智能解析10》可行性。當然,在不同的數學難題解析運算時,還是需要根據數學思路,進行軟體的人工調整。畢竟不是人工智慧,所以還是需要一定的人工干預。

    不過,不同數學難題,不斷進行各種調試和修正,這款絕無僅有的解析軟體將越來越強大。

    這可是數學界的奇蹟,也是解析數學難題的獨門法寶。全球所有數學家都還是承襲傳統方式,通過紙筆解題,不僅繁瑣,而且十分勞累。但數學界就這麼任性,大師們都認為解題就是享受其中的過程,好比畫家繪畫一般,創作過程就是他們生



  
中帝人推薦:  腦域科技樹  
隨機推薦:  葉辰夏傾月  劍道狂神  萬神主宰  絕世龍帥蕭子寧白惜凝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仰望之腦域科技樹"
360搜"仰望之腦域科技樹"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