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夏人民銀行說得清楚,北地可是有大量銅礦、炭礦、金礦!萬一封地內有礦,豈不是要發達?
何況那裡雖然不適合耕種,卻是可以經營畜牧業。怎麼算,都比固執的局限在本地划算。
畢竟家族人口只會越來越多,但是大夏的土地是有限的。普通百姓不好過,這些世家同樣有壓力。
世家子弟多數讀過書,不乏眼光高明之輩。自然也知道土地兼備的後果,小民活不下去了必然造反,先受害的就是他們這些本地世家、富戶!
只是這也沒辦法。世家占到的資源多,族中子嗣綿延的也多,這就需要更多的資源。明知道是飲鴆止渴,也只能不斷伸手明搶暗奪。
這就像給豬膀胱吹氣一般,越吹越大,總有一天要爆炸。吹的人,看的人都會弄得灰頭土臉一身腥臭。
朝廷行新政,本質就是在平衡這股壓力,減緩豬膀胱爆炸的時間。
不過,不是所有世家,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就算明白也捨不得將已經吃下的資源吐出去,說不得哪天便有世家造反。
突然出現的北疆之變,卻是帶來了轉機。
這才是朝廷決定北伐的主要原因。
歷朝歷代,利用對外戰爭轉移內部矛盾,並不是什麼新鮮手段。
然而,大夏銀行突然出手發行戰爭債券,卻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有了這個台階,大多數精明的世家便動了心思。
在國內享受了這麼多年,也是時候走出去了。不管願意不願意,這是朝廷、世家、百姓間最好的平衡方式。
一時間三百六十五州,除了偏遠之地,有近二百州縣世家行動起來。
神武四年七月底,價值一千萬兩銀子的戰爭債券全部售罄!有不少買不到債券的世家,甚至上書朝廷要求銀行增發。
韋小葉考慮到北疆的實際價值,並沒有同意。畢竟那裡確實有不少礦山,但多數並不好開發,而且終究苦寒。
超發債券與超發貨幣,都有類似的風險。
韋小葉拒絕增發債券,卻是開禁債券轉賣的口子。也就是說,想買戰爭債券的世家,可以通過提高價格,從原持有人那裡購買。
僅這麼一倒手,韋、陸兩家持有的三百萬兩戰爭債券,竟然以八百萬兩的價格倒賣了出去。
朝廷本身也不缺錢糧,之所以發行戰爭債券,是神武皇帝的算計。他想在戰爭結束後,繼續推行新政。
之前不過是在江南道試行,自然用不了太多錢。要是全國推行,國庫定要有充足的錢糧支撐才行。
比如新設蒙學,增設鄉學以及府學分科,哪一項不需要大銀子?
有了戰爭債券支持北伐,朝廷預算充足,除非陸瑾瑜太無能,否則沒有戰敗的道理!
因為那七衛大將軍誤事,導致八萬燕王餘部被殺,神武皇帝將七位老將召回朝廷問罪,只留任行之為北伐副帥,輔佐陸瑾瑜。
至此,朝廷原來的十六衛大將軍僅餘六人。陸瑾瑜一人便兼領十二衛!
北伐大軍中,除了十二衛武衛軍,另有邊軍九萬,抽調的府兵十九萬,共計四十萬人。
只是人數雖然比北蠻軍多,卻基本都是步兵,騎兵僅有四萬餘。
燕王駐邊多年,大夏半數騎兵都在他手中。他造反之後,朝廷幾處養馬場也被他占據。
燕王兵敗,不僅損失了五萬騎兵,還損失了近二十萬匹馬!
因此,陸瑾瑜北伐也沒敢主動出擊,只是安排邊關嚴防死守,靜待時機再出擊。
而北蠻為保放牧期,見邊關嚴整也不敢深入,五月份便陸續退回草原。
陸瑾瑜本著敵攻我守、敵進我退,敵退我擾的戰略,反是帶領萬騎深入草原襲擾。
只是這萬騎一人三馬,北蠻多次布置埋伏,都被陸瑾瑜提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