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總,你也打算去臨河?」
「可不是。那邊開出來的條件多好,免五年租金、三年所得稅,各種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我前幾天去看了一下,那邊的政府官員客客氣氣的,連包煙都不肯收,比咱們井南的官員也不差到哪去了。」
「是啊,現在內地好多地方招商的條件也好了,土地租金便宜,僱工人也容易,工資還低,咱們井南真沒啥優勢了。」
「咱們現在還談什麼優勢?從年初鬧民工荒開始,咱們井南的生意就沒法做了。現在招工比娶媳婦都難。我廠里那些從內地來的工人,我成天像伺候親爹一樣伺候著,生怕哪個地方讓他們不高興,他們抬腿就走了。我早就想把廠子遷到內地去了,就是一直沒有機會。」
「這次的機會可太好了。臨機集團那邊說了,所有入住臨河高灘園區的企業,都能夠被納入臨機集團的生產體系,什麼數控系統啊、功能部件啊、刀具量具啥的,優先供應。光這一條,咱們也得去啊。」
「沒錯,同去同去!」
2004年的夏天,一條臨河高灘工具機產業園區的招商信息,在本已風起雲湧的工具機市場上又掀起了一個大波瀾。臨河這樣一個中部省份的地級市,自然不足以吸引到足夠多的眼球,可臨機集團高調宣稱全力支持高灘工具機產業園區的建設,就不能不讓業內同行側目了。
過去五年中,脫胎於臨一機的臨機集團經營蒸蒸日上。去年,僅臨一機和滕機這兩家子公司,產值之和就已經超過了60億。今年臨機集團對外宣稱主營業務產值要突破80億,據消息靈通人士估計,這個目標還是遠遠低估的,如果下半年國內市場保持目前的火爆態勢,臨機集團的主營業務做到100億規模也不在話下。
拋開遠在北方的滕機公司不提,僅僅是位於臨河市的臨一機公司,在業內也已經有了跺跺就引發一場小型地震的能力。臨一機是機二零機制的牽頭單位,儼然有國內工具機業「帶頭大哥」的氣勢。
國內實力最強的工具機研究機構蒼龍研究院,就設在臨一機的廠區內。它名義上是機二零各企業合股建立的,但實際的控制權卻掌握在臨機集團手上。對於這個情況,機二零的其他企業半是嫉妒,半是服氣。
蒼龍研究院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讓機二零各企業都受益匪淺。大家都知道,研究院之所以能夠不斷開發出這些新技術,得益於它靈活的機制,以及決策層的魄力,而這又與唐子風的領導是分不開的。如果換一家企業來控制蒼龍研究院,這家研究院難免會像國內的許多研究機構一樣,在初期還有點活力,很快就官僚病纏身,最終泯然眾人。
臨機集團參與臨河市的高灘產業園區建設,在集團高層也是有過一些爭議的。反對者擔心,這個產業園區的建立,會給臨機集團培育出競爭對手,進而侵蝕掉集團的市場份額。集團過去幾年的發展非常順利,產值的年增長率都在兩位數以上,目前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威脅,有什麼必要去迎合市政府的腦洞呢?
唐子風屬于堅定支持參與產業園區建設的一派,事實上,這一派也正是由於他的牽頭才形成的。唐子風表示,國內工具機產業即將迎來發展的高潮,全產業總產值兩三年翻上一番也並不是夢想。
臨機集團目前已經是產值近百億的大企業,未來的遠景目標是做到千億級別,但這種增長絕對不應當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應當是在提高技術檔次基礎上的內涵式擴張。臨機集團的職工總數已經超過3萬人,管理層次越來越多,大企業特有的效率下降現象已經初露端倪。
一家企業,不可能無休止地擴張下去,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要考慮有所為、有所不為。中低端工具機業務,最終肯定是要分拆出去的。一些不太重要的配件生產,也要轉給專業企業去做,沒必要全部留在自己的企業里。
發達國家的經驗顯示,在一家大型企業的周圍,一定會有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作為輔助,從而形成一個有活力的產業生態。臨機集團要發展,光靠自己是不夠的,吸引更多的企業到臨河落戶,將有助於臨機集團優化產業結構,最終達到共贏的目標。
唐子風的信心,最終折服了集團的全部高管。臨機集團與臨河市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臨機集團承諾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