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戰軍三番五次的要求之後,黃道周只得無奈應允。
畢竟,一旦開戰,對戰事兩眼一抹黑的他,必須得借重羅戰軍。
而且他打算在戰時,將這支軍隊的指揮權交與羅戰軍。
由此可見,黃道周切實是一心為國,絕非爭權奪利者。
……
因素之二,黃道周麾下委實無人可用。
雖然手中還有幾名正五品的守備、正六品的千總、正七品的把總,但都無從軍經歷,更無上陣打仗經驗。
因此,只得「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客觀而言,黃道周最初並未重視華楓等人。
如此也可理解,哪位統帥會對新兵抱有多大期望?
在他們眼裡,新兵存在的價值,恐怕就是多一分聲勢、多一份炮灰而已。
直到那日挑戰結束,黃道周才對新晉的十二名武將另眼相看。因此,才會任命華楓為前軍統帥,並將五千餘人交給其統領。
沒想到,回報竟來得如此迅速!
無論怎麼說,前軍一部,委實極為給力。
……
太慚愧了!
自己既無須偵察敵情,也無慮遭遇敵軍。僅僅是專心行軍,在暴風驟雨之中就已甚感吃力,是以才會走走停停,耗費了三日之久。
就這樣,還自認為吃了無盡苦楚,擁有莫大功勞。
可人家華楓呢?
人家精兵營呢?
人家五千餘前軍呢?
不但兵不血刃的拿下敵強大的騎兵,繳獲戰利品無數,還組建了騎兵營、改編了前軍。
……
此外,臨戰訓練也是抓得極緊。
新組建的騎兵營,竟然在短短兩天之內,已具備了一戰之力。
雖然只有兩百餘騎,可這是北伐義軍好的開端,也是必經之路。
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北伐義軍的發展軌跡,不正是如此麼?
從最初的千餘人馬,到如今的近五萬之眾;從最初的匹馬皆無,到如今的兩千鐵騎……
而這一切的得來,與華楓等十二名新晉武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無論怎麼說,黃道周等人,都感覺甚是慚愧!
……
這一切,只能用四顆字來形容——不可思議。
發呆半響,回歸正常的黃道周、夏鐵古、羅戰軍三人,以空前的熱情,與華楓等四人握手、擁抱。
話里話外,更是不吝讚美、感謝、佩服之詞。
同時,對華楓關於戰馬分配的建議,對前軍的整頓、改組等事宜,心情大好的黃道周大手一揮,完全同意。
並誠懇表態:只要是利於戰鬥力提升的事,各軍都儘管去做,我黃道周絕對大力支持,絕對不會掣肘。
隨後,北伐義軍三大首領,當著華楓四人的面,開始商談七百餘戰馬分配事宜。
……
之所以未讓華楓等人迴避,大概有四點原因。
或者,他們已將華楓等人,當作平起平坐的存在。
或者,在他們心裡,華楓四人,已是關係親密、值得信賴的戰友。
或者,他們無顏做出讓華楓等人迴避之事,畢竟人家可是有功之人、有恩之人。
或者,根本無須迴避,因為他們心中坦蕩蕩。
又或者,以上四點因素都兼而有之?
……
有了前軍出色的表現在前,其餘寸功未立的三路兵馬,也極為難得的表現出了高姿態。
因此,戰馬分配工作很快結束。
夏鐵古、羅戰軍兩路兵馬,每路二百匹。其餘三百一十六匹,盡歸黃道周所在的中軍所有。
整個過程,三人互相謙讓,顯得心平氣和。
要是擱在以往,還不匹馬必爭?
如果是朝廷賜予,也不可能如此謙讓。
因為,他們總感覺這是意外之喜。
既然意外,又何必斤斤計較?得多得少,都是不勞而獲,哪還有臉面爭吵?
……
緊接著,三路統領分別帶上各自人馬,跟隨華楓前往。
第500章 因果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