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許久,何泰河才再次言道:「君懷,此等事宜切莫在天罡殿盡數提及,畢竟現下天罡殿內,還有一大批婆律半聖師承一系存在。總體來講,婆律半聖隕落,均屬於我師尊親妹妹一手導致。
「丹溪聖人又為她與旁人所生,藉此最終導致不幸之事發生,若有其中詳盡流露,不得會有人怪罪于丹溪聖人身上。我這師姐雖已入聖飛升,但其門下尚有一眾後人存留。
「天罡殿本就門下弟子不夠繁衍,一旦心生門系派別爭鬥,對於天罡殿整體團結局面可是大為不利!脈脈深情並未沖淡演算推理所帶來沉悶壓抑,此事發生實乃天意,怨不得旁人。
「天意垂旨,便是冥冥中世界運轉之至高規則,一旦與至高讖緯之術掐算鎖定,且非承天意以從事為最終結局,縱是怎般行事,亦是毫無可變更契機可言。」
方到此時,劉君懷才算是對這其中周折多了些了解,暗自慶幸之餘,也對那名女性嬰兒成就聖人之體感到驚喜。
不過他對於天罡殿命理推演掐念,更多出一份驚艷,婆律半聖一生悲慘之極,雖早經卜占,諸般欲行改變,卻始終未得,可見命理推算已是萬分艱難,想要變更掐算鎖定,更是不可想像之邃澀。
仿佛看穿他心內所想,立人天師突兀笑道:「君懷,你此時可知為何各個勢力對你這般器重?非承天意,藉以行加改變最終結局,縱你道行可驚天動地,若無天運契機橫加干涉,聖人之下,無人有此等天機縫隙填補之為!
「便是聖者本人,如真龍聖祖那般甘於付出,也僅能換得其中一線生機,對於自然規律演變也是無能為力。春事已結局,無計留春住,對於天地大勢,便是你這般天意奉行者,也僅不過將結局無限推延而已。
「破解世間亂象,還原事物本質,僅有世界再鑄,重整河山,方可換一方淨土,再回天地自然之溯源,生命本性才可還原!亂象叢生,群魔亂舞,正義已然徒呼無奈,自上而下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也僅有將此等形成之劣根性完全捨棄,方為完全解脫之道!此等事物演變亦為正常自然現象,本盛末榮於此方面並不適用,對待事物要著重於根本,只有源清流潔,才可將本末皆趨盛榮之自然生態加以延續!」
對於他所講萬物生存法則,劉君懷自是心內瞭然,像是現下所行之事,實際上僅是種逐末棄本之舉。
此等專注追求細枝末節,從而捨棄事物根本行因,只是將必然結局有所延遲而已。
若要自根本上剔除亂象由生本相,只有像他手中萬象大陸那般新世界再生,方可將萬事萬物重回事由本源。
只是此等舉措,便需有成仁取義,殺身以成仁德捨棄氣魄,方可得以有所成就。
這也是道家思想無為境界之本質,也是為何證道入聖為何要摒棄七情六原因。
以時勢、趨勢判斷,做出順勢而為行為,即順應自然變化規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本性,而不人為做作,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之境界,這便是聖人之道。
聖人之道,清淨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繫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
這般連篇累帙,哪一層面達成也是極難,唯有成就自己之道,才可有限脫離於自然變化規律之枷錮。
但此等欲行脫離之舉,有違萬物生存法則,僅可有限實施,對於天地大勢不可橫加干涉。
譬如劉君懷個人情念,若他身入自己之道,將自家人有意安置,如避開禍端,遁入某處不為天地所感知秘境,便是修得獨立大道好處。
此道成立之根基,便是不需證道過程將自身七情六慾施加凝練,此未有達成,便是本體意識已將家人情感自行抹除。
未得單屬個人之道塑就,未有任何秘境可躲得過天地感知,這也是天地大劫之下,空間破碎,草木生機皆無之根由。
尋常聖人之道,便是重塑新世界生成也不感興趣,聖人層面自有他生存規則,聖義感知中已不見低層次生命氣機痕跡。
聖人眼中,法理是對人類之束縛,要全部捨棄,順其自然趨勢而為,無親無疏,無彼無己,方為化境。
此刻劉君懷忽然想到一人,便是那位婆律半聖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昊乾仙帝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