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三木城一戰成名的無疑是羽柴秀吉,也就是後來取代織田信長成為一代天驕的豐臣秀吉,也就是那個妄圖侵占朝鮮進而奪取大明的平秀吉。¥f,
歷史上羽柴秀吉攻略三木城打了整整兩年時間,他所要面對的對手比起現在伊達政衡所要面對的對手要複雜的許多,羽柴秀吉一面包圍三木城,一面要分兵進攻她的支持者跟家臣,另外還要對付步步緊逼的毛利軍,實在是拘襟見肘,這才用了長達兩年時間。
這個時代,羽柴秀吉所要面對的對手別所長治的老爹和爺爺要用他們的子孫用過的法子來抵擋伊達政衡的話,那麼只能夠說是自找死路。伊達政衡要面對的對手其實要簡單的許多,本願寺雖然一面暗中支援三木城,卻還是沒有徹底撕破臉皮公開與伊達政衡為敵,只能夠暗中志願三木城,既然是暗中,那麼三木城得到的支援就非常的有限,甚至於有則等於沒有,另外一方面經過了三四年的調略,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跟隨別所家走上那條死路了。
當然若是讓別所就治、安治父子知道建部山城快速陷落的過程的話他們也不會如此有膽量堅守住三木城,要知道投石器是由伊達政衡從故紙堆中挖掘出來的攻城利器,攻略丹後建部山城用上了十架巨大的投石器,難道他們自信能夠擋住比起投石器還要威力巨大的青銅炮。當然,在他們的眼中,青銅炮應該稱呼為國崩。國崩國崩。一炮國崩。
本多正信之所以說服別所父子謀反。原因就是三木城乃是通往攝津國的陸路的關鍵地區,向東通過山陽道可直達攝津難波津,在控制了水軍的優勢之下,一旦兵臨城下,石山本願寺只有困守一偶的命運。而且控制了三木城之後,伊達政衡能夠把自己的實際控制區完全推進到石山本願寺的門口,這同樣是本多正信說服本願寺顯如冒著和伊達家撕破臉的危險支援三木城的緣故。
伊達政衡布置了如此大局卻不是自己擄袖子親自上場的,也還沒有到他親自出場的時候。三木城謀反讓他有了拖延一段時間的時機,當然這段時間不能夠太長,在新寺院勢力和舊寺院勢力之間分出勝負之後便是伊達政衡出兵上洛之時。正如歷史上羽柴秀吉一等到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殺死了織田信長之後方才起兵逆襲發動了山崎之戰,攻破了明智光秀然後趁勢一舉竊取了天下,至於織田信忠不過是意外之喜罷了,就算是明智光秀沒有殺死織田信忠,羽柴秀吉也不介意暗中讓他永遠開不了口。
緩慢進攻自然也不是放任三木城,伊達政衡的時間可是很寶貴的,他一面聚集從各地區招募而來的士兵。一面對這些士兵開始訓練。這些部隊年齡普遍在十六到四十歲之間,還經過了一定的隊列訓練。能夠拍橫隊和縱隊。其中近半都有著大規模訓練的痕跡,骨幹分子基本上是伊達政衡一路打出來的老底子,不過還有近半人全然沒有經過如此大規模的集結。
外人常常稱呼倭國乃是村級械鬥,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戰國時代一切以軍事為先。這和中原古代的戰國時代相仿,農民是為了服務軍人也就是武士,時刻準備著戰鬥。農民也並非僅僅自顧著種地,每隔一段時間也都要訓練,甚至於七八天上百人械鬥,一個月來上一次數百人的械鬥,如果運氣不佳的話一年內來上一趟數千人的戰鬥也是常事,像某些號稱甲斐之虎、越後之龍等等地區的農民卻是倒了血霉了,數年內扛上武器打一場大半年時間的萬人大戰也並非難事,這種事情還連綿不絕來了好幾次。
招兵這件事情在和平時期是一件非常困難和麻煩的事情,可是在戰國時代,一切以服務軍事為優先的時代里,伊達家又是掌控西國的唯一霸主,只要是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都會員以前來加入的。當然這樣的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還是強制性的分配到了每鄉每村,按照人數和石高的比例還劃分募集士兵,這也是戰國時代常常使用的辦法。
倭國古代農民只有名沒有姓的,就是說是沒有資格入戶籍的,要入戶籍起碼有名字吧,連名字都沒有如何入戶籍,這也是為何要到明治維新之後因為為了更加好的管理農民方才開放了戶籍制度。當然還有一類人也沒有姓,那就是某些好長千年不易的居住在京都瑟瑟發抖的天皇陛下啦。伊達政衡要直接招募士兵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不過按照比例以及一名武士按照俸祿多
第六十六章 餘音繚繞久不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