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機關炮的重量基本都接近300公斤,厄利孔高炮還好一些,僅需要3匹馬就可以拆卸後馱著走,而蘇羅通高射炮則是需要5匹馬才能背負。
而且在部署炮擊精度最高的三腳架時,操作比較繁瑣,比較費時。
野戰時如果突然遭遇敵人,難以使用三腳架,只能使用易於部署的輪架。但輪架的只能做60°的炮擊,遠不如三腳架的360°。
而當他了解到勃蘭寧M2重機槍的射高能達到1500米,而且在安裝高腰三腳架後能做到全向射擊,馬上就意識到這種移動靈活、裝卸方便的重機槍就是一款非常適合華夏戰場的防空利器,而且12.7毫米的大口徑,打飛機的威力也足夠了。
但他聽說周文也只走私進口了幾十挺就斷貨的情況後,也只能打消了讓周文幫忙購買的想法。
周文當然不會對錢長官說謊,他確實只是從旗昌洋行哪裡弄到了58挺半成新的M2重機槍,還是歷時一年多並分成三批才買到的,而且未來一段時間內也不可能增加了。
當然不是周文不想買,這種對地對空都具備絕對威力的武器,對周文來說就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只是這些機槍都是旗昌洋行從米國駐菲律賓部隊倉庫中,以報廢的名義悄悄弄出來的,數量自然不可能很多,不然引起米國軍方高層的注意,那就麻煩了。
現在的這58挺M2重機槍,一團和二團的兩個防空連就各自分配了10挺(9挺裝備9個班,1挺備用),而計劃組建的基地防空營則是又需要10挺,剩下的28挺機槍全部封存作為戰爭儲備。就是趙長樹多次登門來要,周文也沒捨得給。
要知道,抗戰的頭五年內,是華夏抗日最艱苦也是最危險的階段。就因為這個時期的歐美列強不但不對華夏進行支援,反而繼續執行對華武器禁運的政策。
而且幾年後由於德國準備向日本提議締結軍事同盟,於1938年宣布禁止向華夏輸出武器,同時召回了在華軍事顧問團。
至此,華夏的抗日戰爭再也無法得到國外的軍事援助,就是拿錢去買都買不到。完全是靠自身那可憐的工業基礎和抗日將士的血肉之軀,頑強而孤獨地抗擊當時亞洲第一的日本。
周文當然不會單純地以為,屆時德國軍事情報局還會給自己開綠燈,開小灶。
他要未雨綢繆,在戰爭爆發前就儲備足夠的戰爭資源。而M2機槍就是必須的儲備資源,28挺的儲備周文都覺得少了,最好儲備個100挺以上才算穩妥。
不過好在是,周文之前要求的12.7毫米口徑子彈的生產線,旗昌洋行倒是真的弄來了兩套。雖然也是稍顯陳舊的二手貨,但在現任彈藥廠廠長黃以聲親自帶領技術骨幹進行研究和調試後,將兩套舊設備的零件拆拆撿撿,還是組裝出一條可以投入使用的生產線。
這樣的話,M2重機槍這種子彈的消耗大戶倒是不慮彈藥的供給了。
要說現在的傭兵團,雖然制式武器基本全部都是進口,但是大多數彈藥卻是能自己製造。特別在黃以聲加入傭兵團後,甚至索米衝鋒-槍必備的9毫米馬格南子彈的技術也被他攻克,解決了後勤保障的最大問題。
現在也只有105口徑的榴彈炮炮彈和反坦克槍的特種彈還需要進口。但這兩種武器的彈藥消耗量都不算大,只要儲備一定基數也就夠用了。
此時正好是炮兵營的汽車方隊開了過來。
那些勃蘭登迫擊炮和施耐德75毫米步兵炮也就罷了,閻大帥也只是一眼而過。這些口徑的火炮太原兵工廠也能生產,無非是性能比進口貨差一點而已,但是在最後四輛並排行駛的卡車後,那拖著的四門105毫米榴彈炮卻是吸引了他的眼球。
作為一個在戰場上征戰多年的一軍之帥,閻大帥對於大口徑火炮的青睞是貫穿了他的整個軍旅生涯。
早在太原兵工廠的全盛時期,他就請外國工程師幫助設計和指導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的研發。但就如他的飛機夢一樣,限於設備和工藝的落後,還有材料等因素,最後能大量製造的也就只有75毫米口徑的山炮。
大口徑的也只生產了少數對於炮管質量要求不高的150毫米重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