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的印象里,城市青年到農村插隊這段歷史,應該是苦澀的和屈辱的。
當然,這個觀點,主要來源於他在他的時代里,讀到的文學作品。
知青們吃不飽,農村的飯食難以下咽,還要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大家個個都被折騰的面黃肌瘦。
男知情們還好說,大不了躺倒不干,農村也不怎麼歡迎他們。所以,政策稍有鬆動,他們就爭先恐後地回城了。
女知青們就慘了,特別是像姜抗抗這樣漂亮的。除卻要和男知青們一樣,應付生活的艱難,還要防備那些看見女人就走不動的當地人。
畢竟,這些農村男人們,能夠接觸城市女人的機會,也只有這一個。而且,她們還是來接受這些男人們的再教育的。
為了返城,得到那一紙許可,不惜要用自己的身體去換取。這在姚遠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裡,似乎已經成為所有女知青必須經歷的一次磨難。只有經歷了這個磨難,才能返城,才能功德圓滿,從此鳳凰涅槃,再塑人生。
可是,姚遠從姜抗抗那裡聽來的,卻與他看過的文學作品截然相反。
憨厚樸實的農民們,用了自己最大的熱忱,幾乎傾其所有地接納了他們。
全村最好的房子被騰出來,用來接待他們。農民們積攢起來的,準備過年才捨得享用的好吃的,都給他們送過來。雞蛋、大米、白面,竟然還有豬肉!
姜抗抗在家裡的時候,一個星期一家人才捨得割半斤肉,還一大半是肥的,用來煉豬油,供給的食用油不夠吃啊。
他們的勞動,只是到地里去,由莊稼活乾的最好的農民,手把手地教他們怎麼幹農活。
鋤草鋤斷了莊稼,進了地里不會走路,踩壞了秧苗,都是他們幹的。
原先,農民們識字的不多,一般是不會專門拿出時間來學習的。他們去了,組織農民們在打穀場上學習,教他們認字、讀語錄。
吃了最好的,糟蹋壞了莊稼,還把種地的時間給占了,用來學習,這就是知青們幹的。
誠然如此,憨厚的莊稼人依舊喜歡他們,無論老少,無論男女,都喜歡找他們,聽他們講述城裡人的生活。
他們出去勞動,不等回來,那些在家裡的老大爺老大娘們,就給他們燒熱了炕,怕他們回來凍著。
他們住著的屋子裡,從來不缺花生、紅棗、核桃。那是農村的孩子們都捨不得吃的東西。
姜抗抗是村裡的偉人思想宣傳員,負責組織生產隊裡的政治學習。
開始是在小隊裡,後來因為她做的好,就到了大隊裡任職。由於表現出色,她已經被公社相中,過了年之後,就要到公社當宣傳委員去了。
姜抗抗講的這些經歷,完全顛覆了姚遠的認知。要說不相信,可看著姜抗抗紅撲撲的臉蛋,倒是比在家裡的時候還精神,人也胖了不少。
要說姜抗抗是為了讓她媽放心,才故意要這樣撒謊,說農村好,姚遠也不相信。姜抗抗不是這樣有心的人。
姜姨知道閨女在農村過的挺好,也就放了心,忙著給閨女準備些好吃的,過了年帶回去吃。還要給她準備些禮物,回去送給那些對她好的老大爺、老大娘們,還有隊裡,公社裡的領導們。
這個年姜姨就花錢多了,也是她有史以來,過的最奢侈的一年。好在姚遠也掙錢了,姜抗抗在生產隊勞動,也有工分,雖然少點,也能幫她一把。
這個年,也是姜抗抗有記憶以來,她們姊妹兩個都有新衣服穿的,很少的,美好回憶之一。
不僅有新衣服穿,還有新鞋子穿。美美也不和她吵架拌嘴。
那雙皮鞋,姜抗抗只過年的時候捨得穿了一次。她原打算過了年去公社報到的時候,在公社上班的時候穿。
可是後來想想,穿這樣的鞋子,與她宣傳委員的身份不符。新一代青年,要艱苦樸素嘛。
她猶豫再三,還是沒有帶走,放在家裡,讓她媽好好替她保存著,有機會穿了,就回來取。
在姚叔的故事裡,似乎是在姜抗抗高中畢業之後,就再沒有關於她的消息了。
在姚遠想來,那是因為姜抗抗沒有抽回那張志願表,去了兵團,再沒有回來。
可看姜抗抗現在的表現,
19.文學誇張與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