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誠聞言,深吐一口氣,對盧國公夫人說道:「俗語道『救命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十數年來,丘氏未從提起,也確實沒有可讓我們有報答的機會,但至少咱們也該做到以禮相待。前幾年與他家分散兩處,不曾有來往,總算有個原因。如今他家上門相求見,一句『脫不開身』,就將她們打發了,本就失禮,『這事也就撂下了』,卻未免讓人心寒。」
盧國公夫人見兒子一本正經地教訓自己,不由笑道:「都說你最是個愛教訓人的,如今看來果然不差,竟連親娘都教訓起來了。」
安世誠自來極為孝順,聞言知母親被自己一通說,看得出來她心中不舒服,他也覺得自己方才話說的有些硬,不由低下頭來。
不過只一會兒,安世誠便又抬起頭來,笑道:「兒子自然不敢教訓母親,只是有些事情上,母親想得不夠周全,兒子看出來了,如果只遵著孝道,不敢提一個字,便是愚孝了。況且母親行錯事,就算兒子不說,外人豈會沒有眼睛,時日久了,被人看出嗤笑,只因兒子的愚孝,竟置母親到如此尷尬的境是,卻是兒子的大不孝了,如此倒不如趁事態剛露端倪之時,便將其遏止住,方顯兒子的孝心。」
盧國公夫人聽了,細想一回,笑道:「你說的極有道理,雖然母親對丘氏一族頗為冷淡,但救命之恩卻時刻記在心間,不敢相忘,只要他家有需要,自是竭力相報的。之所以冷淡,不過是因為你父親如今身居高位,若只是內院來往也就罷了,怕就怕將來熟了,求官買官的事情也該來了,為免生禍,也只好君子相交淡如水了。」
安世誠聞言。笑道:「兒子到底年輕,不如父母親想得周全,如今又跑來指指點點的,還請母親原諒兒子的失禮之處。」
盧國公夫人忙道:「不過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母親會在心中斟酌,他家女眷進京,總要見見的,不然真就讓人心寒了。」
安世誠點頭稱是,又陪著母親說幾句家常話。見母親心情重又好起來,這才告辭往前院去了。
倒是盧國公夫人被兒子一番質疑,覺得自己因為當年被丘家怠慢,而有心冷落回來,不免有些太使性子了,不管如何,丘氏總歸是救了他一家老少的性命,況且此次丘家進京的兩位夫人正是當年自家真正的救命恩人,總這樣冷著她們,倒越發證實了自己一家的薄情寡義了。
盧國公夫人想到這裡。便再也坐不住了,忙命人準備厚禮,又特命她最為得用的心腹常媽媽前去丘家。
隔了這麼些時日,盧國公府那邊一點消息都沒有,于氏妯娌二人早不作指望了。
此時冷不丁地見常媽登堂入室,于氏二人倒有些摸不清狀況了。
常媽倒是頗為理解地笑著解釋道:「前幾天我家夫人身上事多,只顧著應付太后王妃,故家下人自作主張,攔了好些的拜帖,今天好容易得了個空。才都拿上來。我家夫人一看,竟有貴府上的,便氣家下人怠慢,著實好生作發了他們一頓。又趕著派老奴來府上說一聲。」
于氏聽了,雖知實情未必如此,口內卻少不得說道:「夫人太客氣了。」
常媽笑道:「本該如此的,府上可是國公府上下的救命恩人,萬不敢怠慢的。」
于氏和段氏少不得又同常媽客氣幾句,又聊幾句家常話。
常媽得知丘如意姐妹都進京。便趕著要給幾位小姐請安。
其實不過是常媽的客氣話罷了,于氏哪裡真端著架子,讓盧國公夫人的心腹嬤嬤給丘如意姐妹請安,推脫不過,到底讓她姐妹三人出來與常媽見一回禮,自然得常媽的讚不絕口。
常媽又與于氏等人敲定去盧國公府做客的日子,這才帶著人滿意而歸。
一回到盧國公府,常媽便忙向盧國公夫人復命,又不免對著盧國公夫人,將丘如意三人大大稱讚了一番。
盧國公夫人此前也見過丘如意,撇開心中成見,盧國公夫人內心倒也認為,雖然丘如意差了京城真正的世家小姐好大一截,卻實實在在是個難得的。
如今聽見說丘玉娟和丘若蘭更好,不由心中驚奇,如果真是那樣,不只不輸世家小姐,怕是與那皇家的金枝玉葉相比都不遜色了。
盧國公夫人便懷疑常媽誇大其詞。
常媽忙道:「再不會錯的,奴婢跟著
第九十六章 受邀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