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玄幻小說 > 元首成長計劃 > 31 二次戰役(二)

31 二次戰役(二)

    第三十一章 二次戰役(二)

    時針指向凌晨一點二十分,離天亮還有大約四個小時。空降兵第二旅六團團長王航要帶領著部隊攻占3號目標。序號為單位數,且排序很靠前的目標重要性可想而知,情報顯示那是一個鐵路交叉口岔口,有一個大隊的日軍把守,鐵路東面是綏芬河,東南就是東寧。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明白了,空降兵第二旅的目標根本不是牡丹江,而是綏芬河。綏芬河位於東寧正北,東寧要塞所有的物資給養都需要經過這裡。可能部分讀者不知道東寧是什麼,但是一定聽說過東寧要塞。任務要求他在天亮之前控制那裡,也就是說,留給他的時間只有不到四個小時。

    東寧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關東軍為長期占領東北和進攻前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修築的17處軍事陣地之一,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罪證之一。

    這個東寧要塞是侵華日軍在亞洲最大的軍事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戰場。


    東北淪陷後,關東軍為實現長期占領東北進攻前蘇聯的野心,在中蘇、中蒙中國邊境一側構築了17處軍事要塞,其中東寧要塞是規模最大、功能設施最強的一處。據考證,東寧要塞東與俄羅斯接壤,南起東寧縣大肚川鎮干河子溝,北至綏陽鎮閻王殿,正面寬110公里,縱深50公里。由北天山要塞、麻達山要塞、三角山要塞等二十多處要塞陣地構成的軍事要塞群。除此之外,關東軍為完善東寧要塞陣地內的設施功能,還在東寧境內修築了與之相關的大量配套設施,有公路、鐵路、軍用倉庫、兵工廠、醫院等設施,構成了由作戰區、保障區、支援區三線部署的大型軍事基地。東寧要塞因其分布廣、工事規模大、軍事設施全、防禦堅固、攻擊力強,曾被日本關東軍稱之為「東滿永久要塞」、「東方馬奇諾防線」、「亞洲最大軍事要塞」和「國境一級陣地」。

    東寧要塞是日軍17處要塞陣地當中動用最多中國勞工修建而成的軍事要塞。東寧要塞從1934年6月至1945年8月,日軍強行徵用大量中國百姓和戰俘充當勞工修築國境築城工程,為保守秘密在完工後將大部分人殺害。根據東寧軍事要塞的工程規模,工事的密集程度等,專家們分析,修築中這樣龐大的軍事工程,至少動用17—20萬中國勞工。東寧縣老城子溝村2萬平方米的勞工墳,就是當年日軍集中埋葬勞工的場所。據專家考證和倖存者的口證,埋葬在這裡的4千多名勞工只是修築要塞外圍的一小部分勞工,那些秘密修築軍事要塞核心工程的大批勞工,被屠殺後葬身何處,至今無人知曉。「東寧勞工墳」是目前發現集中埋葬勞工人數最多的場所,它是歷史時代留下的鐵證,是中國人民受盡苦難的真實寫照。

    東寧要塞是日本關東軍進攻前蘇聯的主攻陣地,其戰略地位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本關東軍進攻蘇聯的戰略目標而決定,有「東方馬其諾防線」之稱,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第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東寧要塞由國境線、公路線和自然形成的峽谷線構成了三線一體的軍事要衝,與俄羅斯僅一山一水之隔,山勢險要,地勢開闊,隱蔽性強,形成難以通行的天然屏障,是兵家必爭之地。

    第二、日本關東軍進攻蘇聯的戰略目標——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終點,蘇軍太平洋海軍艦隊司令部駐地,被譽為蘇聯東方的海上大門。東面與日本隔海相望,北面與哈巴羅夫斯克邊區為鄰,西面和南面分別與中國、朝鮮接壤。邊區北邊到南端距離為900公里。俄羅斯的濱海邊疆區既是太平洋的門戶,又是西伯利亞大鐵路與烏蘇里斯克鐵路交匯點。濱海邊疆區的綏芬平原,被日本關東軍視為對蘇聯前哨陣地最理想的戰略要地和進攻方向。日本關東軍一旦發起攻擊,扼制烏蘇里斯克鐵路的咽喉,即刻切斷濱海邊疆區與阿穆爾洲的聯繫,並隨即摧毀蘇軍港符拉迪沃斯托克空軍戰略基地,解除對日本本土的空襲能力,進而達到占領蘇遠東之目的。

    東寧要塞群,正面寬110km,縱深50km,有四個地下陣地,四個進攻區;要塞群的每個要塞面積都在4萬平方米之上,軍用公路1957公里,鐵路400多公里;有永備工事400多個,永備彈藥庫84個,機場10個,永備火力點402個,土木火力點511個,戰鬥指觀所



31 二次戰役(二)  
藍色的檸檬喲推薦:  
隨機推薦: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最強升級系統  網遊之九轉輪迴  神級插班生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元首成長計劃"
360搜"元首成長計劃"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