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死了。」
「那先將所有還活著的陳家,與涉案人員拘押,等陳元甦醒後再行處置。」
「好的,次席。」
木冰看著史蒂芬妮與一個帶面具的男子,三言兩語間,整件事情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幸好沒有頭腦發昏,第一時間投敵。
這大腿應該算是抱住了,不過之前那句『與自己對話』到底什麼意思啊。
時間回到一切還未塵埃落定的時候。
木冰猶豫道:
「呃,哪個,你也有人替你睡覺嗎?」
「替我睡覺?」史蒂芬妮疑惑道。
「是的,是不是這個問法不太對?。」
「這個倒是不重要,我知道你想說的是什麼,你在問不眠者,為什麼不眠?」
「是。」
「要回答這個問題,會引出很多底層的問題,我先試著讓你明白一些前置問題。
首先你知道意識之海嗎?」
「當然知道,那是由人類的集體潛意識塑造一種的意象。」
「沒錯,那麼這種意象是真實存在的嗎?還是只是一種臆想?」
「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吧,畢竟這是所有的人,在入眠時都會切實所認知到的一種畫面感?」
「你找到了重點,認知。什麼是認知?
我在你的前面,你在這個房間裡,同時我們都在稀城之中,而稀城則寄居於環月之下,被無盡黑暗包裹。這是我們所共識的空間認知。
那麼為什麼入眠的人,會在覺得自己是上升到意識之海呢?為什麼是上升?意識之中怎麼區分的上下左右?
這其實都是人主觀認知的延展,為什麼是上升?因為還有下沉。
是因為我們主觀上,對於上升與下沉有不同的定義。
上升的映射著上進,希望,集體上的抱團取暖,事物在向好的變化的趨勢等,
而人們潛意識中,自然認為意識之海是更好的一邊,所以是上升。
而下沉呢,在集體潛意識中代表著墮落,放棄,個體為上的自私,事情不可逆轉的崩壞等。
這條上升的路有既定的終點,那就是我們所認知的意識之海。
那麼下沉的終點是什麼?或許沒有終點。
意識之海是集體,連接,網路,趨同,乃至社會文明本身的一種映射。
它的對立面應該是什麼?
是個人,孤獨,分化,差異,是名為自我之名的怪獸,以及其它。
這就是意識基礎論。」
史蒂芬妮端起茶杯輕輕抿一口,說了這麼多話,潤潤變得乾燥的喉嚨。
木冰皺著眉頭,不斷地思考著這些論點的合理性。這些都是結論,那麼如何證明這些結論呢。
「可是這些都是主觀上判斷的結論,沒有客觀上的事實支撐。」
史蒂芬妮意識到,這將是一場持久戰,調整了一個更加舒服的姿勢,繼續輕聲講述道:
「當你做夢時,當一切都輕飄飄的時候,意識還只是停留在淺淺表層時,夢本身的美好會讓你沉浸。
隨著夢境的深入,慢慢地自我的怪獸會讓你意識到,這是一場夢。
而當你意識到這是一場夢時,就是自我覺醒之時。
現實與夢境的差異,會讓你感到失重的錯覺。
失重的感覺會讓你想念重力,又恐懼重力。
這個時候你常常又會夢到橋,懸崖,等,這些代表著跌落的意象。
如果你遲遲不能讓意識下跌,你就會把第一個美夢的過程逐漸遺忘,慢慢的噩夢將會充斥你的睡眠。
第二十七章 長官,發下工資,着急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