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
方彥壓了壓手,讓說話的男同學坐下,笑著道:「想要了解陰陽,就要了解陰陽這個概念的由來,華夏五千年文化,無論是道家、儒家還是醫家,其實都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任何學說的誕生,都要有相應的土壤。」
「剛才譚教授已經把陰陽說的很清楚了,是最早的相對論,但是想要更直觀,更直白的了解,特別是在面對病症的時候,想要更準確的判斷,就需要結合實際。」
方彥道:「我之前給大家說過,要多讀書,原因也在於此,很多人都聽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究竟什麼是一,什麼是二,什麼是三,三又如何生萬物,知道的人就少了很多了。」
「用剛才的神話故事來說,一就是混沌,二就是陰陽,三就是三才,明白三才之間的關係,就知道三為什麼可以生萬物了。」
方彥繼續道:「神話故事雖然只是故事,但是故事也要講邏輯的,中醫本就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一沙一世界,很多道理和規律其實是互通的。」
「我們學中醫,最初懵懵懂懂,有點不明白,為什麼古人明明沒有先進的儀器,卻能辨明病因,從宏觀到微觀,其實正是從規律而來。」
「古人是看不到身體裡面的細胞,但是卻能觀察到四季變化,卻能看到日月星辰,能看到天陰下雨,能看到日升日落。」
方彥笑著道:「如果說一沙一世界,日月星辰,又何嘗不等於人體內部的細胞呢,山川河流,又何嘗不等於人體內部的血液血管呢?」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陰陽平衡是五行和諧的基礎,同時又是中醫八綱辨證中的總綱。」
方彥緩緩道:「所以,學中醫不能只學中醫,辨陰陽,不能只看陰陽,就像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不能只了解自己,還要了解別人,了解環境,我們不僅僅要從中醫中了解陰陽,還要從其他方面,比如道家。儒家等等多方面去了解,這樣才能吃透,才能明了......」
「《黃帝內經》中有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方彥繼續道:「《扁鵲心書》中也有說「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斃傷」,失去根基,也就會耗損陽氣,古人把嬰兒稱之為「純陽之體」,這是因為,每個人剛生下來,陽氣都很充足,就像是初生之朝陽.......「
「朝陽初升,緩緩而起,午時最盛,之後逐漸西落,就像是人的一生.......」
「這也是為什麼說午時一陰生的原因,午時明明陽氣最盛,然而卻預示著巔峰,陰初生,卻會愈來愈盛,陽最勝,卻也會愈來愈弱.......」
方彥也是侃侃而談,時不時的蹦出幾句名家經典,結合神話故事,結合各家學說,把陰陽從各方面更為細緻,更為直觀的講述。
邊上的譚慶雲已經傻眼了,嘴巴微張,眼睛直勾勾的看著方彥。
就講課這方面,譚慶雲一直認為是他的優勢,是他最為擅長的方面,可沒想到,方彥一開口,從盤古開天說起,一直說到了道家、儒家、佛家.......
從陰陽說到五行,從人體說到朝陽........
呂豐民看了一眼譚慶雲,心說,你這是何必呢。
方彥平常謙虛,那是給別人面子,因為方彥自己知道他已經站到了巔峰,沒必要去顯擺,也沒必要在其他人面前去裝逼,那樣真的有點欺負人。
這就好比,真正的首富,是沒必要在尋常人面前去炫富的,沒什麼意義。
眾所周知,眾人真正知道的有錢人,首富,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首富,其實有著不少有錢人,低調的不為人所知。
所謂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其實排名第一的,未必就是真第一。
可一旦牽扯到講課,方彥就不藏私了,因為這些東西是講給學生的,要麼不講,要講就講好,講透徹,講正確,不能誤人子弟。
這就像是治病救人一樣,平常聊天,方彥可以謙虛,可一旦救人,那就沒什麼好謙虛的了。
因為謙虛,也就意味著不盡力,不盡力,就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種種後果。
「方醫
第401章 暢談陰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