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H呃,是漢堡藝術家聯合會?」
顧為經是稍稍在腦海中思忖了片刻。
才成功把瓦特爾口中的字母KIH會長,和漢堡美協的縮寫——「Kunstverein in Hamburg」對應上。
各個國家的美術協會,根據不同的地域和歷史傳統,名稱多數時候都是長長的繞口令式的一大串,而且正式名稱歷史上往往變來變去。
比如RSA皇家藝術協會早期的官方名稱就是藝術、製造和商業鼓勵協會,因此在大家言語交談間,常常會直接使用首字母縮寫來統一簡稱。
漢堡美協被人們所提起的次數和機會要比皇家藝協少上不少。
所以顧為經需要思考了幾秒鐘後,才反應過來那代表著什麼。
但。
也只是短短的幾秒鐘。
「這是整個德國最厲害的藝術家協會了吧?」
德國是傳統的歐洲美術強國之一。
按理來說,兩德合併後,影響力最大的藝術組織應該是世界五大頂尖藝術展之一的科隆美術展的主辦方BVDG(德意志聯邦畫廊和藝術商人聯合會)。
但聽這名字也知道。
這其實是一個藝術商人和德國文化委員會的聯合機構,還會負責部分非法藝術品偽造、走私、洗錢的司法調查事務。
與畫家們的直接關聯不大。
其次,就是各個城市的獨立美協。
「曹軒老爺子好像就是這個協會的會員呢。」
他記得,曹軒先生去漢堡美院擔任系主任的時候,就入鄉隨俗的在本地美協掛了一個名字。
到現在好像都是它的藝術顧問。
即使曹老爺子沒有在其中任職,顧為經對KIH這個名字也不會感到多麼陌生。
每一個德威上過西方藝術史的學生,都很難陌生起來,它是德意志乃至全歐洲所有同類機構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遠的頂級美協之一。
漢堡在整個歐洲藝術史上都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多數歐洲國家的藝術心臟都是他們的首都。
阿姆斯特丹之於荷蘭,倫敦之於英國,維也納之於奧地利。
搞地域歧視最拿手的是法國人。
平等、包容雖然是革命老區法蘭西的文化傳統,但他們也許不太歧視外國人,自身卻很喜歡自己斗自己。
直到二十世紀以前,巴黎藝術家看外省藝術家,準確的說,所有的巴黎人看外省人的眼神都像看石器時代的猩猩差不多。
司湯達、大仲馬、莫泊桑那一代巴黎人的餐後文學讀物里,但凡出現個有錢沒文化的土鱉,通常都要言語挖苦好幾頁,再三強調,這老兄一定是外地暴發戶土財主來巴黎開眼界見世面來了,可千萬不是「姆們土生土長的老巴黎伐!」
唯有德國是個例外,它沒有很明顯的藝術中心。
搞搖滾音樂可以去柏林。論繪畫藝術,漢堡和慕尼黑一南一北,都很牛逼,論藝術氛圍可能後者更好,但因為它曾經恰巧是某位元首的重要藝術宣傳大本營,所以有歷史包袱。
漢堡則勝在歷史悠久。
很巧合的是,和俄羅斯老鄉類似,漢堡的現代藝術文化,同樣起源於1812年拿破崙的潰敗的那一年。
好吧,其實也不是巧合了。
200年前哥薩克騎兵揮舞著戰刀在雪原上中縱馬狂奔嗷嗷砍人的時候,漢堡的大貴族們正是在撒丫子狂奔,嗷嗷被砍的那一方。
沒錯,他們全是法軍的同盟,
一鯨落,萬物生。
隨著反法聯軍攻入德國,漢堡成為了維也納會議所規定的三十九個自治邦國之一。
書本上,唯物史觀告訴我們。
隨著老派的封建皇家和貴族統治被一掃而空,來自市民生活的藝術創造便會蓬勃發展。漢堡很快就有了最早的藝術家協會。當柏林美協誕生時,漢堡美協已然在風霜雨雪中發展成熟。
至今,仍然和維也納一樣,是歐洲中心的重要藝術城市。
漢堡藝術協會的領導層可是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