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出兵常陸之前,八條景定卻想趁著上野靜謐,以及今川家和武田家元氣大傷之際,對自己治下領國進行再次檢地,並且對先前檢地的標準也進行改變。畢竟沒有外力的影響,檢地的工作也能順利不少。
由於景定在統治從敵方手中奪取的領土和一些無主之地時,基本上是讓當地的領民自行上報(百姓指出),並以此為依據掌握原領主的所領範圍和徵收年貢、徭役等等。而像寺院神社等擁有領土之人,則是以石高申報各自的知行額(領主指出)。
雖然景定在之後也對自己治下的領國進行檢地,但皆是按照舊制進行的,也就是對一反(段)水田、旱田的斗代(確定田地一反多少斗的換算率或年貢量的兌換率)不分任何等級,然後乘以面積,算出貫高或石高,從中扣除領民自有的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年貢額。
可是這些領主和領民的門檻精的很,要想讓他們自覺指出自己領地、田地真正的產出情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他們看來,指出的產出越多,那麼八條家就會對他們進行增加賦稅的徵收、增加軍役、增加普請役等等。故而,這些人大都不會如實上報。
景定為了達成廣積糧的目的,不得不派遣將自己麾下的常備軍勢左右控鶴軍、驍武軍的五千餘步卒派出,以防圖謀不軌之人扇動一揆。還令家中一門重臣的八條房繁、八條能重、宇左美定勝、八條宗信四人來擔任檢地奉行,對東駿河、尹豆、相模、武藏進行徹底的檢地,並且命令上述地區的領主們提交血印誓書,讓他們發誓如實申報田地、宅地(居住房屋占地)、山林、漁村等情況,若有可疑之處直接追問領民,但是若有不實之處則會沒收全部領地,流放至左渡。
畢竟有些村落有著被稱之為『總村』的高度自治組織,共同來承擔所需要上繳的年貢額,這就是村請(地下請、百姓請)。使得當地的領主只能被迫徵收規定的年貢額,卻根本無法掌握當地到底有多少可耕之地的實際情況,更不能對他們進行增加年貢額。也就是說,只要領民足夠勤勞,就能獲得超出年貢額的那一部分。
對於志在達成整個東國靜謐的景定來說,自然是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出現。特別是如今的戰事正不斷的擴大規模,兵員投入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所需要的糧草也就水漲船高了。所以,景定不得不開始對治下領國開始大規模的重新檢地,並更改之前檢地的舊制,以達到徵收更多的年貢額。
就這樣,在景定的指示下,各地領主們便紛紛行動起來,還沒等八條家那凶神惡煞一般的常備軍勢抵達自家門口,就趕緊分門別類的統計出自己當前知行的田地、宅地、山林、漁村等土地的面積和年貢額,然後再提交指出和血印誓書。另外,他們還特地製作了記錄明細的賬本,以便統計指出。
至於收繳額,則是按原則提前一年實際收穫的數量來登記造冊,用銅錢、金銀所繳納的部分也都被折算成大米,全部按照石高來申報。
不過,對於這一次檢地,景定不打算像其他戰國大名那樣繼續容忍莊園制,而是打算以一人一地為原則,全盤否定莊園制。首先以自己本據小田原城為中心,對東駿河兩郡(富士郡、駿東郡)、武藏、尹豆、相模進行檢地,而後再推廣至上野、下野、下總、岩代、磐城、左渡、越中,最後才是越後。
因為,普通戰國大名進行檢地只是掌握了年貢額,而景定這次的檢地則是意圖效彷羽柴秀吉那樣,掌握生產量(收穫量),創造出只留給領民最低生活限度的收穫,儘可能的榨乾年貢的體制。
《最初進化》
並且,景定還在家中長期擔任奉行的石坂忠章、廣居忠家、富所重則等譜代家臣的建議下,對檢地所規定的斗代以及水田、旱田都一一進行了非常細緻的制定標準:上等水田一石五斗、中等水田一石三斗、下等水田一石一斗、上等旱田一石兩斗、中等旱田一石、下等旱田八斗;一石(相當於明朝的二百六十斤)折算十斗、一斗折算十升、一升折算十合;統一測量水田、旱田、宅地、山林等面積時所用標準,定一間長為六尺三寸(大約1.9米);面積則是一間四方為一步(之後變更為繩子或者竹竿來丈量長度),三百步為一反(五間乘六十間);三十步為一畝、十反為一町;水田、旱田均分成上中下三等(部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