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數據出爐,大大緩解了江川的焦慮。
真衣說《熱血高校》的預售情形和宮崎駿前輩七年前的《幽靈公主》非常類似,當年排片也是百分之四十左右,三天預售一空,最終票房一百九十三億円,目前在曰本影史排行第八。
不過票房第一的《千與千尋》卻不是這樣,影片零一年下半年製作完成後,吉卜力工作室為了參加第二年一月的柏林電影節,對內容嚴格保密,一點廣告也沒做。
只是參加電影節而已,搞得好像偷襲柏林似的,結果影片國際獲獎以後在國內宣傳不足,東寶上映頭十天只賣了十萬張票,後續的三百多億票房是靠三個月間的口碑積累起來的。
所以影片質量的確最重要,《千與千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熱血高校》是正在連載中的漫畫改編的,開拍之後就新聞不斷,不存在宣傳不足的情形,而口碑已經在威尼斯驗證過,雖然不能說穩妥但也不至於暴跌,接下去的放映中能維持多久以及多高的水準,的確是個考驗。
不過考驗的時間並不長,十號傍晚江川就知道了結果。
經過日間的幾場放映,各種影評很快出來了。
媒體對於江川這樣的電影界新人總要眼見為實獨立判斷,並不聽信於獎項,一向比較苛刻。
不過今天大多數評價都是正面的,從技術到內容甚至於情懷,方方面面都有涉及。
總的感覺是媒體比較詫異,不止一家的評價是影片水準高於預期。
這是部漫改電影,劇情已經沒有新鮮度可言,有個評論很有代表性:「原本就不深刻額的漫畫作品,該知道的內容早已知道,看電影更多是檢驗還原度,以及與朋友們聊起時不至於無言以對。
本以為會平平無奇,然而影片從頭到尾卻吸引了我,不是因為精心設計的構圖和色彩,也不是因為頗有創新的特效以及對暴力美學的推陳出新,而是那股對青春荷爾蒙一本正經的刻畫,觸動了心底的某個角落,於是不知不覺便熱血沸騰。」
這類評價都是與青春情懷掛鉤的,雖然看著像是個人抒懷,但對吸引非學生觀眾很重要,誰還不曾有過青春呢。
也有技術層面分析的文章,說得最多的是動作設計和特效。
「完全與其他青春暴力題材的無聊打鬧不同,也不同於雪野江川在《熱血高校》漫畫中的審美,動作設計是非曰本風格的,幾乎將暴力美學表現到了極致,不喜歡的人或許覺得形式大於內容,風格大於故事,而樂於此道的觀眾卻能收穫諸多驚喜,可以說這部電影將暗黑酷炫的氣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雪野導演在曰本影視界開了先例,日式漫畫改編中引入美式的表現形式,尤其是利用過度曝光將人物與背景分開,在黑暗環境中保留白色的線條輪廓,強調光影反差,營造出一種雕刻般遒勁有力的美感,這是之前曰本導演不曾實踐過的。」
「但這並不表示雪野導演模仿了西方,實際上這是他的獨創,他創造了一種西方風格的表現形式,而後用於自己的東方作品,製造出獨特而醒目的視覺效果,所以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將最佳藝術貢獻獎頒發給他,的確實至名歸。」
也有文章討論了江川的旁邊:「獨白是這部影片的另一特色,在曰本的漫畫電影中絕無僅有,主人公的獨白低沉而冷靜,展現角色性格的同時,也剛好配合了影片冷酷而又狂熱的背景。」
《熱血高校》上映之前毫無意外地被列為十八禁電影,所以道德也是討論的主題之一。
「看過《熱血高校》漫畫的人,想必會同樣指責這部影片的道德含量不高,除了酷炫的影像和缺乏內涵的故事,這電影似乎沒有帶來什麼,反而有崇尚暴力之嫌。
與《熱血高校》同期上映的還有《蜘蛛俠2》,劇中意味深長地告訴我們:世界是需要英雄的,而英雄也是需要信仰的。
《熱血高校》中沒有英雄,影片的故事背景完全脫離現實世界,人物從自身利益出發維持主觀上的正義,這破壞了秩序,顯然違反現實世界的道德觀。
然而對於這樣一部完全忠實於漫畫原作的電影,沉迷於的道德批判毫無意義,屬於不解漫畫為何物的無聊說辭。
第二百二十三章 英雄也需要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