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部隸屬於大將軍府,蔡鞗身在何處,參謀部就在何處,也因此參謀部幾乎成了蔡鞗的風向標。
侍衛軍、參謀部都在收拾所攜帶的輜重,整個杭州就知道了蔡鞗即將離開,年僅十八的知府劉志強帶著一干官吏前來聽訓,之後蔡鞗便帶著大丫頭綠桃前往鎮江,在離開杭州之時,參謀部向兩廣、兩湖下達了兩個軍令,一個命令虎子向廣南西路招募三萬精壯兵卒,組建六個乙種山地步兵師;另一則向十七、三兒下達整編兩湖十個丙種步兵師、四個乙種步兵師,抽調第三師、四個乙種步兵師組建川蜀集團軍第二軍團,務必在十月前自巴東進入夔州路,務必趁著西南混亂之時,在十月前沿江奪下巴縣,奪下入川道路,若是受挫不順,則等待川蜀集團軍第一軍團匯合。
蔡鞗前往鎮江,除了沿途稍作休整時,敲打了幾下各州縣官吏外,一路幾乎未有停頓,八月二十九日,近千人進入鎮江新兵大營。
鎮江是江南重鎮,對面就是宋國所屬揚州,宋明兩國成了敵對國,江面上飄蕩著的幾乎都是明國船隻,宋國縱然想要攻打江南,沒有船隻也休想過河。
自古想要攻打江南,就只有三個方向,其一是走川蜀,沿江殺入兩湖;其二是自河南或是關中走商洛谷地,自襄陽殺入;其三是自兩淮越過長江,也因此就成了東西兩線。
因大別山緣故,南北交戰就成了東西兩線交戰,而且歷朝歷代,江南政權更願意戰事發生在西線,儘可能避免東線發生慘烈廝殺,儘可能的避開江南經濟重地的江浙發生動盪。
任何江南政權都不願意江南之心發生動盪,蔡鞗同樣不希望敵我兩軍在江浙前沿對峙,但開封與江浙距離太近,若不提及宋國禁軍的戰力低下,無論兩國願意與否,東線都是兩軍大軍雲集之地。
當然了,蔡鞗在鎮江囤駐重兵,並且把招募的江南東路、兩浙路十三萬新兵訓練大營設置在鎮江,也確實有逼迫、威懾兩淮、開封的意思。
原本蔡鞗只準備從丹陽兵故鄉招募十萬新卒,用以彌補西南集團軍調動造成的江浙兵力不足,只是江浙各州縣名望老人更願意家鄉子弟鎮守,也因此在江浙招募了三萬新卒。
從未上過戰場,從未殺過人、習練過戰陣殺敵本領,這樣的新兵至少要訓練半年以上才能勉強上陣殺敵,為了減少兵卒畏懼恐慌,幾乎每個人都配備了一把弩弓。
弩弓看似比弓箭複雜些,實際上弩弓比弓箭製造簡單,用時也要少了許多,但在任何時代,弩弓都是官方禁止兵器,反而較為貴重的弓箭卻不在嚴令禁止行列,主要原因就在於弩弓易於被普通人掌握,只需要高強度訓練一個月半個月,差不多都能射中他人。
一般宋朝匠人都能製造普通弩弓,即便沒有製造過,只要讓他們看一遍,也能製造出來,但這些純手工弩弓規格並不相同,效率也低了不少,可若讓大明島機械製造、流水線製造,效率就不知要高了宋人工匠多少。
大明島兩大皇家遠洋艦隊,幾乎每個月都會從大明島往返一次,將大明島物資運入江寧,同時也會把流放之人送往海外挖礦、伐木……
戰爭錢財最是好賺,蔡鞗兩次大規模招募兵卒就有二十餘萬,再加上本部嫡系以及青州數萬戍守宋兵,再加上西南投降了的廂軍、義勇軍,名下兵卒就有了五十萬,儘管五十萬軍卒中,真正可以一戰的也只有十萬精銳,可五十萬軍卒是真實存在的,如此龐大的軍隊又需要多少物資?
大明島不可能為五十萬軍卒提供所有物資,即便能夠提供,數千里的海路也無法保證,而這就需要由江浙及江南東路來提供,蘇和商號、蘇和錢莊、江南商會、海瑞商號在大明島登陸江南時,便在各地招募匠人、學徒,幾乎每一個州縣都有數個與軍隊物資相關的作坊,僅此一事就不知養活了多少百姓、商賈,在蔡鞗嚴厲打擊江浙文人士紳時,雖有些混亂,但底層百姓並未有任何不滿,不僅有低賦養民緣故,不僅僅因為鋪天蓋地的宣傳,也還有蔡鞗向貧瘠了的江南金銀流注水緣故。
流求島有金銅礦,倭國、南洋同樣也有,蔡鞗並未將更為貴重的黃金白銀注入江南金銀流中,而是注入了數量龐大、更容易得到的銅錢,為下一步紙幣取代金屬貨幣做準備。
江南存在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