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初唐:砥礪前行 > 第五十八章 管住了下半身

第五十八章 管住了下半身

    第260章管住了下半身

    李治看著手中的奏疏《請罷夏州刺史疏》,一眼就認出了這是陳青兕的字跡。

    這個時代的書法以歐陽詢、虞世南為先,然後是王羲之、王獻之

    大多人練習書法都學他們,對照他們的字帖筆跡臨摹,得其三味,天賦平庸的永遠是模仿者,在書法上有一定造詣之人,會在不斷地練習中生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

    當然這不是因為二王的書法遜於歐陽詢、虞世南,而是王羲之、王獻之的真跡不是隨便能夠得到的,反之歐陽詢、虞世南是同時代的人,他們的字帖,流傳最廣,最容易獲得,學生自然遠勝二王。

    李治每天收到的奏疏,十之五六有歐體、虞體之風,一二有二王之形,剩餘才是學至其餘書法名家,或者乾脆橫豎撇捺未有定式的,如陳青兕的書法就是如此。

    這本在情理之中,陳青兕出身貧寒,連筆墨紙硯都難以供給,更別說是書法名家的字帖。

    但讓人驚訝的是陳青兕的字很是規整,寫的不算漂亮,內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書法功底不深,筆下勁力不足。

    可古怪的是他寫出來的字有一定的韻味,細究起來,除了功力不深,其他的非但找不出毛病,反而有自成一家的感覺。

    一開始李治以為自己是愛屋及烏,因為欣賞陳青兕,所以對於他那中規中矩的字也有一定好感。

    直到跟許敬宗、歐陽通談論此事的時候,才發現許敬宗、歐陽通也有這般感覺。

    歐陽通甚至道:「可惜,陳先生出生微寒,若能自幼習字,成就只怕不輸家父。」

    歐陽通的父親可是歐陽詢,初唐四大家之一,這個時代當仁不讓的書法宗師。

    歐陽通書法造詣也很高,父子合稱「大小歐陽」。

    歐陽通這番話,很有分量的。

    其實他們這是抬舉陳青兕了,書法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從毛筆誕生以後,代代相傳,代代改進,直至大成。不說最好,卻也是發展進步的最優選擇。

    陳青兕的字並沒有效仿任何古人,但作為後世人,與生俱來就傳承了先輩聖賢的文化遺產。


    字體字形,集百家之長,發展而來。

    李治也因此對陳青兕的字有很深的印象。

    「他不趁著農閒時修築三受降城,怎去管夏州的事情了?」

    對於陳青兕的處事風格,李治其實並不太喜歡。

    李治注重效率,講究結果。

    陳青兕接到命令以後,立刻動工,然後三五個月完成任務,回京復命,一氣呵成。

    這才是真正的辦事。

    但陳青兕卻要考慮地方百姓秋收,還要顧念百姓春耕,將三受降城分批次建造,將時間拖到了來年的夏天。

    在李治看來,太耽誤事了。

    不過陳青兕將事情辦的過於漂亮,兼顧了春耕秋收,將對百姓的影響降至最低。

    廟堂上的諸相以及文武官員對此都是一致好評。

    因此就算心中不喜,李治也沒有任何理由指責,不能說什麼。

    當然李治也不會責問,作為一個務實的皇帝,陳青兕創造的價值與他這一點毛病,根本不值得一提。

    看著陳青兕奏疏中描述的情況,這位大唐天子眼中閃過一絲怒意。

    李治並不是一個愛護百姓的仁慈帝王,對於奏疏中地方百姓的慘狀並不在意,但七姓豪族侵占土地的手段,觸及了他的逆鱗。

    隨著人口的增長,國內局勢的穩定,造就了一大批的貴胄富商,土地兼併的情況已經露出苗頭。

    七姓豪族這般行徑,無疑是從另一方面預示著某種危機。

    七姓豪族的行為無疑是在掘大唐的根,若天下士紳個個如此,那還了得?



  
無言不信推薦:  砥礪前行小說免費閱讀  問鼎十國  盛唐劍聖  永生武聖  建造盛唐  砥礪前行小說免費閱讀無彈窗  大唐虎賁  
隨機推薦:  我在秦朝當神棍  太荒吞天訣  重生1990之隱形富豪  神級插班生  美劇大世界裡的騎士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初唐:砥礪前行"
360搜"初唐:砥礪前行"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