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解決製造壓力的人
隨著陳青兕在長安的人脈穩固,對於京畿廟堂發生的一些大事,已經不再如原來一樣,來濟給給軟禁,劉仁軌下獄這等大事都是後知後覺。
禮部侍郎楊元嗣因為兒子給套上了褚遂良餘黨被驅逐出朝廷一事,他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這一次將消息告訴他的是裴炎。
裴炎現在擔任李治的起居郎,掌記錄皇帝日常行動與國家大事,正是李治身旁的近臣,因一直跟隨在李治身側,很少有空閒的時間,偶得空閒,也有自己的事情,少有碰頭的時候。
此番因陳青兕折騰出科舉這樣的大事,裴炎很是震撼,他本是狀元出身,深知李治對科舉的重視,特地登門請教此制度,順便說及了此事。
除了心裡說一句「胡鬧」,陳青兕也不知說些什麼好。
平心而論,這種處事方式肯定是不正確的,無規矩不成方圓。
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則玩法,你可以根據事態的變化調整玩法,做些改變。
這種直接破壞規矩的做法,實不值提倡。
說白了就跟後世一種調侃的說法一樣,解決不了問題,就把提出問題的人給解決了。
但怎麼說呢?
李治這種做法,儘管荒唐,卻最有效果,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一切問題。
歷史上幾乎沒有一帆風順的改革,不管是大是小。
只要改革,就會觸及保守派的利益,從而引發動盪反對。
長安的風氣就可以看出來,已經有人在推動輿論了。
只要輿論到達頂峰,接下來就是如紙片飛絮一樣的彈劾。
陳青兕並不在意,原本他是打算等自己地位高一些的時候,再推行改革。不想來濟、劉仁軌讓李義府盯上了,不得不提前推行。
他既然決定提前,就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
陳青兕無懼輿論,也相信歷史上的天皇大帝並非怯懦之輩,扛得住反抗官員的壓力。
只要李治聖心不改,陳青兕就有把握將優秀的科舉制度推行下去。
但陳青兕想不到李治竟然用這種方式支持。
陳青兕都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在他看來是有更加柔和妥當的方式處理此事的。
畢竟這不是商鞅變法,吳起變法這些改變整個國家政策的制度,傷害全體貴族利益的大變革。
只是還未正式茁壯成長起來的小小科舉,影響的只是一部分人的利益,不值當如此。
但這就是李治的手段,李治的行事風格: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只在乎結果效率,不在乎過程,專斷獨行。
這種風格不是一般人能夠駕馭的。
李治恰好是少數能夠駕馭這種風格的皇帝。
就他的行事作風,個人能力水平,但凡次一點,就能將天下玩崩。
比如
陳青兕並不認同李治的做法,卻也知道李治有資格顛覆遊戲規則的。
這個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陳青兕原來的想法是他跟李治一起應對壓力,現在李治霸道的解決了製造壓力的人,兩人身上就不存在什麼壓力了。
科舉的改制進行遠比陳青兕預料的順利得多
李治用他自己的手段,幫著陳青兕掃平了一切外在的壓力,給了陳青兕一個完全發揮自己能力的環境。
陳青兕在這種安逸的空間下,如魚得水,領著自己挑選出來的助手,設置貢院,定規章制度,將記憶中的科舉搬到了這個時代。
顯慶三年,初,元正大朝會。
陳青兕一大早便隨著人流進入太極宮。
這還是他第一次入朝,有些新鮮,左右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