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秋平的家,在文興縣城,離省城120公里。上世紀20年代初,文興縣到省城不通汽車。她的父親到文興中學教書,整整走了3天。到學校時,腳都磨破了,好幾天沒法走路。
父親汪正清,那時23歲,剛大學畢業。因為他有一個表兄在文興縣政府任職,事前取得聯繫,可以到文興中學任教。他就向省政府提出要求,這樣才到文興的。汪正清教了2年書,認識了汪秋平的母親朱必惠,結了婚,後來就有了汪秋平。朱必惠是文興中學的畢業生.汪秋平從小長得乖巧、聰明伶俐。外表是她父母的綜合體。臉是橢園型的,眼睛清沏明亮。眉毛象一片柳葉,長長的,鑲嵌在眼睛的上方。嘴小小的,牙齒雪白。這些都象她的母親;一頭黑髮,皮膚白哲,鼻子楞楞的,身材高挑,則象她的父親。她真是集中了父母的優點。
汪秋平的外公外婆住在縣城。他們開了個鋪面,賣些雜貨、布匹,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汪秋平有一個舅舅,在縣警察局當差,管管社會治安,已成家另居。母親和父親成家後,自己開了個鋪面,專賣布匹。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寧靜、祥和。
汪秋平開始呀呀學語,父母親就教她認字、背唐詩。上學了,母親一早起來給她梳妝打扮,穿戴整齊,然後和父親一起吃早餐。吃完後,父親給她揩了臉和手,給她把書包背上,牽了她的手,送她去上學。中學離她上學的小學校不遠,而且要經過那座小學。放了學,父母親都要考問她的功課學會了沒有?要有不懂的,就耐心講解。要還有時間,就教她唐詩,後來又增加宋詞(開始都是簡單易懂的)。在家裡,媽媽還要督促她練習書法。
舅舅朱必成,是家裡的常客。因為在警察局當差,接觸的人多,會點武術。他說是跟師傅學的。他很喜歡汪秋平。汪秋平長到6歲,他就教她武術。他說,現在世道不平靜,女娃娃學點武術防身很有必要。我們秋平長大了肯定是個大美人,走在街上,會吸引很多人的眼睛。她要會了武術,就沒有人敢惹她了。他的話,逗得姐姐、姐夫都笑了,汪秋平也笑了。他先教一些簡單的動作,象馬步、弓步、金雞獨立、「倒栽蔥」(頭手朝下倒立)等。做「倒栽蔥」時,他親自抱著小秋平,要她慢慢學、慢慢做。他還做了幾個小砂袋,綁在小秋平的腿上,讓她練習走路、跳躍。汪正清夫妻,見弟弟對女兒如此熱心、細緻,也積極配合。在小秋平完成作業或節假日,他們也幫著她鍛煉。汪正清甚至讓女兒綁著砂袋走路上學。
汪秋平長到10歲,朱必成已經結婚成家。到姐姐家的時間少了,但他沒有忘記輔導外甥女的武功。為了鍛煉小秋平的臂力,他還到城郊找石匠打了兩對石鎖,一大一小,要小秋平循序漸進。同時開始教授武術中一些基本動作和要領:如何騰、挪、跳、躍,如何以動制靜,以快制慢,以及什麼是先發制人、什麼是後發制人等等。汪秋平聰明絕頂,很快就領會了舅舅的意思。她把舅舅講的知識、連同舅舅對自己的愛,深深地記在心裡。有時還提出和舅舅試著對打、過過招。以提高自己的武術理念和基本功。對外甥女的要求,朱必成當然要擺擺架式、做做樣子,讓她懂得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