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十條建議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基本上沒有夾帶任何私心。
玄宗一聽,覺得這些都是好主意,於是就滿口答應,照單全收了,並鄭重承諾願意實行。
於是,姚崇出任宰相,與唐玄宗一起打開了「開元盛世」的大門!】
【三年的時間裡,姚崇「獨當重任」,將一個因為政變而走下坡路的大唐重新變成了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大唐,為「開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無愧於「救時之相」的美譽。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稱「前有房杜,後有姚宋」,將姚崇與房玄齡、杜如晦並稱,足可見姚崇在歷史上的地位。】
【不過姚崇僅僅任職了三年便辭去了宰相之位,奏疏中的原因是手下文書收受賄賂,姚崇深感自責,所以引咎辭職。
其實,這不過是面子話,真正的原因還是姚崇『大權獨攬』,乾的久了難免引起唐玄宗的猜忌。
還有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那兩個愛惹禍的「祖宗」。
姚崇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平時沒少借自己的名義廣結賓客,收受賄賂,而這些爛事玄宗也是心知肚明,如果哪天皇帝要翻臉,那麼自己全家就難以保全。
於是,當姚崇看到玄宗對自己手下文書受賄一案如此重視時,他大概就明白了玄宗的心意,於是主動請辭,顧全了君臣之禮,又保全了家室,真可謂明智之舉。
姚崇如果沒退那麼早,把他的十事要說堅決貫徹下去,開元盛世說不定比歷史上還要更加持久。】
唐玄宗的心思被戳破,臉上多少有些尷尬,不過他還是強自辯解道:「朕現在已經今非昔比,這種自毀長城的事情肯定是不會再幹了」
不過這種事情大部分皇帝或多或少都有做過。
【姚崇辭相的同時,推薦了比自己小十餘歲的宋璟。
宋璟雖然比較年輕,但他的官場資歷卻很深,而且還曾經與姚崇共事唐睿宗,共同被貶出京推薦宋璟來繼承自己的位置,姚崇既給大唐找了一名賢相,又自己找了一個可靠的「靠山」。
而姚崇自己則繼續以「開府儀同三司」這個最高官階的榮譽官職,參與中樞決策。
直到開元九年,七十二歲的姚崇在長安去世,得到善終。】
【姚崇歷經五朝,三起三落,在不斷的「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政治漩渦中,從未遭到大的打擊傷害,最後總能安全著陸,這與他精於權謀,善於自保,對官場政治爛熟於胸有關,足以看出他是一個智商、情商都非常出眾的政治家。
姚崇的前兩次罷相,是因為政局的亂象所致。而第三次罷相,乃源於包庇親信,將其視為「自己人」,喪失原則,又加上「護犢」而染了污名。
【當姚崇「應變以成天下之務」的任務已經完成,需要「守文以持天下之正」的制度性管理時,他又提出了「十事」進行改革,對於「開元盛世」的出現做出了功不可沒的巨大貢獻。】
【姚崇作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穩定社會動盪,輔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稱得起「救時宰相」的美名。
綜上所述,姚崇排列歷史十大名相第八位,實至名歸!】
姚崇的盤點視頻播放完畢,各個平行空間的百姓、官員都紛紛為其鼓起掌來。
雖然教育兒子這方面確實差了一些,但姚崇對唐朝的功績真的可以說是關鍵又關鍵。
唐太宗李世民,對姚崇非常的推崇,畢竟姚崇是一個絕對忠心於李唐的能臣、名相。
「要是姚崇能來我貞觀年間就好了,朕的大唐就需要他這樣的人才啊!」
劉邦想起了自己的丞相——蕭何,「唉朕的老兄弟其實一點兒不比他們差,只是歷史上的那個朕,糊塗啊!」
對於蕭何,劉邦是非常認可的,而且歷史上他也及時醒悟過來,沒有真的殺了蕭何,但他也趕走了蕭何,損失了一位最頂尖的政治人才。
至於其他那些異姓王,漢朝要想長久延續下去,這些人恐怕還真的不得不提前處理了。
看過三位名相的視頻之後,老朱突然覺得有一個這樣的能人在身邊,是真的可以省時省事不少,「唉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