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所謂「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俗語曰:見招拆招。
作為敵我雙方,你攻我手,攻防不斷轉換。謀略祭出,還需慮及是否會被敵人削弱,窺破,乃至反制。一言蔽之:「謀勢損益」。
若只看驃騎將軍董重。貌似將計就計,明屠走狗,暗掘漳水。乃一妙計。
然若再向前朔。盧車騎水淹廣宗,乃黃巾賊人誘敵深入之苦肉計。今借驃騎將軍董重之手,引水驅動機關殺陣。亦可稱妙計。
究竟誰中誰計。誰又是最後的勝利者。便要通盤考慮,謀勢損益。
謀勢之勢,能也。謀略祭出,不斷運轉之下,漸漸勢衰,遂成弱勢。弱勢再被敵人窺破,其勢便告終結。
若不為敵人窺破。便要不停造勢。如賈詡無雙連環,可稱陽謀。
除去造勢,還有一種陰謀。亦不易被敵人窺破。稱:借勢(趁勢)。
借勢者,如借水行舟,借雞下蛋,借花獻佛,草船借箭,諸如此類,多稱為:將計就計。將謀勢,裹挾陰藏在敵人的計謀之中。稱之為「包藏禍心」。看似敵人乘勢而起,將勝勢不斷推進。實則是我方借勢而起,行反戈一擊。敵人猝不及防,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無論陽謀還是陰謀,智商若不在線,千萬被輕易用計。穩紮穩打,不見得大敗。
一旦出奇弄險,反被敵方將計就計,一敗塗地乃至身敗名裂者,大有人在。
這便是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切記切記。
言外之意:董驃騎?如你這等貨色,就別學人用計了,好嗎。
陛下之所以在薊王當面,對剿滅黃巾,信心十足。正因埋下了劍宗王越,這枚暗棋。
「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劍術,稱於京師。」
王越稱「虎賁」。不知是虎賁校尉,還是虎賁中郎將。亦或只是「虎賁」。然其劍術之強,可稱當世無雙。
又當然。需除去仙劍無敵的薊王妃。
想來。王越如此人物,必為太平道垂涎。暗中招募,理所應當。而陛下又早知太平道必反,乃至竟膽敢籠絡宮中近臣。陛下這便將計就計,密令王越假意投敵,潛伏在黃巾賊內部。伺機刺殺大賢良師。
王越亦不負聖望。已暗中搜集足夠多的線索。只因不通曉機關奇術,未能參破天機。待董驃騎「臨危受命」,前來摘取勝利果實之時,陛下便將王越之事告知。密令其聯絡王越,伺機而動。
恰逢蘇越等人亦潛入城中。董重便又將蘇越消息告知王越,二人這才得以相見。
於是乎。大賢良師之蹤跡,迎刃而解。
王越這便著手布置。已備三日之後,刺殺大賢良師。
以上種種。真可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廣宗,驃騎將軍營。中軍大帳。
初秋曠野,涼風習習。帳內,絲竹悅耳,堆光如晝。董重高居大位,一眾謀臣名士下首作陪。審配、逢紀等人皆在列。此宴,便是為二人送別。
董重頗為惋惜,言語間多有挽留之意。奈何審配、逢紀二人,去意已決。
「多虧二位參軍獻計,董某才能反敗為勝,扭轉乾坤。眼看破敵在望,功成名就唾手可得,為何急於抽身?」
審配答道:「我二人身受盧車騎知遇大恩。今寫信來喚,不敢不去。」
「盧車騎……」董重一聲乾笑:「今賦閒在家,何日再舉,亦未可知。二位此去洛陽,豈非明珠暗投。」
「實不相瞞。」審配再答:「盧車騎已表我二人,為甘陵、常山,二國相。此去國中就任,無需前往洛陽。」
「甘陵國相,不正是劉虞,劉伯安?」董重識得此人。
「劉公已升為宗正。」逢紀起身答道。
「原來如此。」董重搖頭道:「冀州諸國……乃黃巾逆亂之地。城池殘破,民生凋敝。並非美差。」
「我等到任,自當修城安民,再造千里沃土。」審配笑答。
「既然二位參軍,去意已決。董某便成人之美。待返回洛陽,某,定向太后、陛下進言,當有重用!」
1.34 庸人自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