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中隱情,不必細問。畢竟家門私事。且有左國令作保,蔡淑自無異心。
心念至此,薊王順次觀之。
又見博士祭酒,門大夫陳紀之女,陳芳。廷尉皇甫嵩之女,皇甫靜。甄都太傅楊彪小女楊媚,亦赫然在列。
三女皆附名籍,品貌俱佳。出身來歷,一應俱全。換言之,必經課試入學。且在樓桑沉月女校,修習多年。然卻聲明不顯。除蔡琰華彩,實過於矚目。眾女亦刻意,掩飾家門。其用意,不言而喻。
見薊王詳觀殿試名冊,沉思不語。
百官心思各異。
薊王三興,板上釘釘。天下名士,悉投北國。朝中公卿,又豈例外。畢竟位高權重,眾目睽睽。只恨不能如荀氏、陳氏、鍾氏等,舉族來投。又不便將家中子嗣遣來,為朝中政敵詬病。於是,退而求其次,行曲線救國。將家門適齡女,遣送薊國。或投姻親,或入女校。隱姓埋名,修習《薊法》、《大百科全書》。
試想。本就出身名門,書香門第。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再得名師,言傳身教,必然知行倍增,一日千里。
恰逢春闈女科,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位列前十,書錄名冊時,少府女官這才去查驗名籍。於是乎,名門貴女,出仕為少府女官。遂成今日定局。
果然防不勝防。
薊王和光同塵,明以照奸。單見此名冊,便盡窺內中隱情。更有甚者,薊王三興之主,若能飛上枝頭變鳳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謂「一人得道,雞犬飛升」。再續家門榮華富貴二百年。其利之大,難以預計也。
一言蔽之。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仙佛皆不可免俗。況凡人乎。
且春闈取士,國之大事。無人作弊,無人行私。結果公正,令人信服。薊王又豈能,只因才女出身名門,便悉數不取。
少時恩師,諄諄教誨:豪門、寒門皆是百姓。不可偏私。
然,時至今日。寒門尚能出貴子乎?
話說,科考舉士的目的,便是要打破經學世家壟斷。然女科前十,皆出大家閨秀,名門貴女。話說,薊國第一才女蔡琰,乃國老蔡少師長女。中書僕射荀采,乃慈明無雙之女。蔡淑、陳芳、楊媚,皆出名門。
春闈如此。秋闈可想而知。
更有甚者。少府女官,乃宮官。進出宮闈,為王所幸,必入薊家門。長此以往,薊王不敢想像。
將心比心,以己慮人。少時,宗祠大考。則文修武備四子,繼承復爵大業。然涿縣大儒,卻只願「著錄弟子」,不願「及門受業」。只因寒門子弟,出頭無望。據堂內一席之地,何其費也。
世風如此。若非薊王橫空出世,麒麟天降。《二十等爵》、《圩田制》下,編戶齊民,可升爵民。士農工商,皆有出路。魏晉之後,門閥壟斷江山,幾成定局。
所謂「窮文富武」。寒門單家子弟,欲求出人頭地,必十年寒窗,博取功名。即便一貧如洗,家徒四壁。尚能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於是文弱書生,弱不禁風。
「康莊馳逐,窮巷蹴鞠」。到後世,蹴鞠非富家子不可為。只因千軍萬馬獨木橋。尋常人家子,皆日夜苦讀,考功名去了。哪有片刻閒暇去蹴鞠!
於是再無漢人,文武雙全,精通六藝。
薊王擇妃。品德第一,才貌第二,生養第三。若行和親,必於國於民,皆有大利。
外戚之患,不可不察。
朝堂之上,百官屏氣。
「鄭公。」薊王心意不決,必問儒宗。
「老臣在。」儒宗持芴奏對。
「名門貴女,固才情俱佳。只因『書香門第』,『蔚然成風』。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薊王連出金玉珠璣,連珠妙語:「孤只慮,寒門單家,無此便利。不入春闈,該當如何?」
「如主公所言。世家名門,多書香門第。」儒宗言道:「家門藏書,既眾且精。譬如蔡少師,書富百車。蔡琰誦憶,四百餘篇。然魁首僅昭姬一人耳。國中四百城港,習文學武,蔚然成風。何愁未有俊材出。」
儒宗之意,名門稀少,而爵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