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得董卓重金賄賂,史夫人遂代為進言。
「何故之有?」少帝追問。果然薊王無小事。
「只因太師欲求青牛師,為大將軍療傷……」史夫人遂將前後諸情,娓娓道來。
「原來如此。」少帝不禁慨嘆:「太師漸露權臣之姿也。」
史夫人又言道:「妾,竊以為,此亦是朝堂之福。」
「何以見得?」少帝反問。
「權臣遠甚賊臣。」史夫人一語中的。
少帝幡然醒悟:「阿母,言之有理。」
史夫人又道:「賜婚薊王,斷不可失禮。」
「當循舊例。先封華妁為縣主,再賜婚薊王。」少帝言道:「安貴人湯沐邑毀於南陽大水。今再擇一縣補之,正當適宜。」
「陛下明見。」史夫人嘆道:「如此,薊王當渙然冰釋。」以己度人,一縣湯沐盡毀。薊王焉能不怒。息事寧人,共克時艱,亦是明智之選。
「阿母所言極是。」少帝亦覺心安。
史夫人再進言道:「陛下封薊王為尚父,故賜婚之事,當請太后代勞。」
少帝心領神會:「阿母所慮周全。」
「妾,不敢居功。」史夫人百萬薊鈔入手,何須邀功。
少帝微微一笑,並未說破。俗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史門細作,亦需打點。史夫人斂財有術,生財有道。亦是少帝樂見。
這便命黃門令左豐,入西園通稟太后。
左豐不敢怠慢,輕車入園,登千秋殿,於軒下傳語長樂太僕趙忠。
趙忠亦是一愣:「敢問少令,陛下何意?」論名聲,華妁遠不及其父華佗。其人如何,二宮一無所知。且久侍薊王身側,如前左國令士異,收入宮闈,何其易耳。何必多此一舉。其中必有緣由。
入殿通稟前,趙忠自當問個明白。
左豐便將前後諸情,和盤托出。
「原來如此。」趙忠慨嘆:「太師竟能有此舉,令老奴始料不及。」
「奴婢亦有此感。」左豐亦嘆。
「少令稍待。」趙忠遂入殿通稟。左豐只需殿前靜候便可。
趙忠趨步近前,將陛下所託,娓娓道來。
「嗯?」簾內何後,頗覺意外:「董卓身旁,必有高人指點。」
「莫非是尚書令許攸。」趙忠想起一人。
「尚不得而知。」何後眸生異彩:「董卓若如此行事,當為權臣也。」
略作思量,趙忠已會其意:「先前皆言,太師一介賊臣耳。若為權臣,乃社稷之福也。」
何後輕輕頷首:「我兒遠不及元服,便急於親政。故朝野頗多非議。董卓高居上公之首,若能為權臣,當可令百官肅然,群臣禁口。只可惜……」
何後話鋒一轉:「且回陛下,賜婚之事,朕應下便是。」
「喏。」趙忠並未多言,自去傳話不提。
賜婚非同小可。事關薊王,斷不可等閒視之。且事必先有因,後有果。無緣無故,為何賜華妁如此大婚。
不日西宮便有消息傳出。太后自入園守喪,積鬱成疾。先前得王母並神女降入園中,充盈仙氣,故無大礙。今忽聞大將軍何苗,身受重創,恐至絕嗣。急血攻心,遂一病不起。
太醫束手無策。眼看朝不保夕。長樂太僕輕車入函園,求救函陵令魯肅當面。
魯肅不敢怠慢。遂將太后病症,六百里發回。
薊王遂召二位太醫令,華佗並華妁父女,入殿會診。
華大夫觀後,面露疑色:「聞洛陽太醫令張奉,能剖腹取子,足稱良醫。奈何太后小疾,竟久治不愈。」
「太后何疾?」薊王問道。
「女子『帶下瘕聚』之症。」由華妁答曰:「帶下,乃指赤白帶。瘕聚則與《黃帝內經·靈樞·水脹篇》所說『石瘕』,為同一病證。病機乃『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而成。其治法為『可導而下』。藥謂『坐導藥』,其病在胞(子宮)中,故用坐藥以導下之。」
白帶異常,月經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