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劉備大軍已然渡江,襄安僅有三千人屯守,我們可趁此機會出兵攻奪襄安,斷了劉備退路,以亂其心,如此孫伯符或許會更容易得勝。」
主簿閻象先說道。
「我看不妥。」廬江太守劉勛說道,「劉備為何只留下三千人守襄安,他率領大軍渡江,難道不怕我們去攻打襄安嗎?」
「子台何意?」袁術忙問。
「將軍,周文安向來喜設伏兵,善設詭計,此次或許正是以襄安為餌,誘我們前去,半道設下伏兵,如將軍盱眙之戰一樣。況且,劉備為何得了舒城卻又放棄,難道將軍不比孫伯符更重要嗎?劉備真的會舍此而求彼嗎?依我看,其意看似針對孫策,實際上卻是想要暗中誘將軍領兵前去攻打襄安。還有可能,他這是調虎離山之計,將軍不可中其詭計啊!」
劉勛說了一大通,讓袁術聽得一片心驚。
正如劉勛所說,劉備已經得了舒城,為什麼要放棄攻打自己,而去轉攻孫策,這似乎說不通啊。
而且,襄安是劉備渡江退路重要之地,他為什麼只留下三千人馬屯守?劉備的兵馬並沒有那麼少,為什麼不多留下兩千人呢?
這其中或許真的有問題。
還有黃射的水軍,屯守江上,隨時可為襄安之援,即使劉備沒有什麼詭計,自己派兵去攻打襄安,恐怕也得不到什麼好處,更不會讓劉備分兵回救,他要是分兵,就不會只留下三千人了。
閻象又勸道:「將軍,不管劉備使何詭計,我們可遣一萬人往攻,留一萬人守皖城,必可無虞。再讓張勳將軍領五千人同攻,還有孫幼台的五千人馬,兩萬人齊攻襄安,劉備必會分兵回救。其若分兵,孫伯符必可易勝啊!」
袁術猶豫片刻:「若是只想讓劉備分兵,也不必動用如此多人馬,讓張勳將軍派三千人與孫幼台同去,也可讓劉備分兵了。」
「將軍,若圍城兵少,劉備分兵必少……」
「閻主簿,我意已決,莫要再言。」
袁術派人去居巢,讓張勳派三千人與孫靜一起去攻打襄安。
消息很快就傳到蕪湖,劉備顯得有些擔心,周平卻是一臉從容,笑道:「主公,孫靜雖智,子敬亦非庸輩,其雖有八千人來攻,子敬必可堅守,襄安可以無患。孫靜領兵攻襄安,舒城無守兵,我們還可讓人在舒城傳言,說是關羽率領一萬兵馬將要來奪取舒城,如此孫靜必退。他若不退,張勳兵馬也必然退保居巢。」
劉備同意周平的提議,派人去舒城傳言說關羽要帶領一萬兵馬來攻打。
傳言還沒有傳到襄安,就先傳到居巢張勳耳里。
現在舒城沒有守兵,關羽如果帶兵來,輕易就能占了舒城,得了舒城之後,緊接著就會攻打居巢。
張勳雖然還有七千人守城,但他對關羽也心存懼意,趕緊派人去襄安城外,召回他派去的三千人馬。
這些人馬剛到襄安城外沒幾天,城中兵馬不出戰,據城堅守,他們也沒辦法。
現在張勳的兵走了,只剩下孫靜的五千兵,而且他雖然派人去歷陽探查,關羽的兵馬仍然圍在歷陽城外,沒有南下奪取舒城的跡象,知道這是謠言。
可是他可以不信,他軍中的兵士卻是信以為真,紛紛議論要退守舒城。
他現在又只有五千人,城中守敵又不出戰,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奪下襄安,也難以讓劉備分兵,不得已,他也領兵退回舒城。
「劉備兵馬臨城已有許多日,我們若再不出戰,士氣真的要盡失了。公瑾,攻打襄安逼迫劉備分兵之計已不能成,如今之計,只有出城與劉備一戰了。」
此時已是建安三年六月,劉備兵馬守在蕪湖城外已許多日,孫策一直沒有出戰,想要讓劉備分兵。
但現在孫靜已經從襄安退兵,分兵之計已經無用。
「那就約劉備大戰吧。」
在周瑜心裡,覺得以孫策當前之力,想要勝劉備有些難。
現在孫策的兵馬一萬九千人,劉備有兵馬兩萬四千人,雖然兵力相差不大,相差較大的是將領方面。
孫策固然勇猛,還有周泰,但除了他們二人之外,其餘將領武力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