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進入到了十月,天氣變的越來也冷,杭州城的第一場雪比往年早了許多,漫天的雪花洋洋灑灑,將整個古城都裝扮的銀裝素裹。石青行走在杭州城郊外三台山的小道上,他看著旁邊的肖權,問道:「肖掌柜,還有多遠啊?」
肖權看了看前方,道:「不遠了,就在前面。」
石青「哦」了一聲,今天早上,他去平康藥鋪,剛好碰到肖權要出門,問清緣由之後才知道,今天竟是肖權的生日,而這位仁兄過生日的方法很是奇特,不是搞什麼慶祝,而是去山中進行一場祭拜。
石青大奇之下,便與他一起來到了這裡。
雪花簌簌的落下,二人轉了一個彎,前面出現了一條長長的青石板路,石青遠遠的便可以看見一座高大的墓碑挺立在正中央,走到近前,只見上面寫著: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諡肅愍於公墓。
石青問道:「肖掌柜,這位是?」
肖權看著眼前的墓碑,先是出了一會神,然後恭敬的拜了拜,最後才道:「這位是我大明的一位英雄,姓於名謙,字廷益,乃是英宗時期的一位名臣,當年要不是他力挽狂瀾,我大明就很有可能重蹈宋氏南遷的結局了。」
石青撓了撓頭,顯然對於這位名留青史的人物並不是很了解。也難怪,現代的電視、電影,描繪的最多的都是清宮戲,什麼格格啊、阿瑪的,對於明朝,除了抗倭以及一些太監、錦衣衛有些戲份之外,演大臣的,還真是鳳毛麟角。
肖權見他一臉茫然,便說道:「正統十四年,瓦剌的也先大舉來犯,邊疆告急,太監王振慫恿英宗皇帝御駕親征,當時雖有多位大臣反對,可英宗一意孤行,親率二十萬大軍前往迎戰。在行軍途中,王振多次修改前進路線,致使人困馬乏,將士苦不堪言,在行至土木堡時,一路尾隨的也先大軍突然出擊,結果我軍倉促迎戰,未經幾陣,便全軍大潰,這一役,不但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就連英宗皇帝也被也先俘了去。」
石青聽的目瞪口呆,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大明的皇帝竟還有過這樣一段歷史,於是連忙問道:「那後來呢?」
肖權道:「英宗被俘,也先長驅直入,我大明王城岌岌可危,當時郕王監國,很多大臣都主張遷都南京,在這危機關頭,于謙挺身而出,他力斥那些主張南遷的大臣,並陳述了保衛京師為天下根本的觀點。郕王被他的話語打動,最後終於下定決心與也先決一死戰。」
石青頗為不解的問道:「肖掌柜,也先既然俘虜了英宗皇帝,那只要將他搬出來,我大明的臣民不就只有聽命的份麼?郕王又如何能夠抗敵呢?」
肖權搖了搖頭道:「這一點也先也想到了,他將英宗皇帝做為人質,致使很多守關的將領因為怕違抗皇命而打開了城門,不過,在北京城下,這一招卻沒有得逞,于謙以社稷為重,君為輕的話語駁斥了那些主張投降的大臣,同時他力諫郕王登基,要以一個全新的朝廷來對抗城外的大軍。」
石青拍手叫道:「好一個社稷為重,君為輕,這個于謙還真是不簡單啊。」
肖權繼續道:「那個時候,郕王雖然登基,可整個北京城卻還是人人自危,防守京城的三大營,主力都折在了土木堡,留在城中的就只剩些二線部隊,無論是軍心還是士氣都已經跌到了極點。在這緊要關頭,于謙臨危受命,他一方面命令各路備操、備倭兵馬火速進京,另一方面則加固城防,訓練新兵。至也先大軍趕到之時,原本人心惶惶的都城已經變得眾志成城。前後差別之大,直是令人刮目相看。」
他輕輕的拂了拂墓碑上飄落的雪花,對於當年那場驚心動魄的京城保衛戰,只要一談及,肖權便覺得心血澎湃,一時間,目光竟變得有些迷離。旁邊的石青迫不及待的道:「那這一仗到底是怎麼打的?你快說吧。」
被石青催促,肖權繼續道:「也先大軍兵臨城下,于謙下令城內所有兵士全部出城,在九門外列陣迎敵。」
石青聽到這,不由得一愣,他雖然沒有行過軍,打過仗,可也知道當敵強我弱之時,據城堅守不失為上上之策,可是這于謙為什麼要出城呢?他奇怪的問道:「肖掌柜,我聽說京城的城牆是我大明最為堅固的,可這于謙為什麼會選擇在城外迎敵呢?要知道蒙古騎兵最善於打野戰,這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第八十九章 拜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