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人的平均身高在1.5米左右,雌蜂略高,戰甲不論是飛行還是陸戰模式,都是2.5米的長度。大筆趣 www.dabiqu.com
所以當戰甲以陸戰模式展現的時候,便是一個身高2.5米的機器人,雖然在蜂人的習慣中,都將陸戰模式的戰甲稱之為機器蜂,但為了照顧地球人類的閱讀習慣,我們還是稱其為機器人。
卻說這2.5米的機器人,不僅有雙腿雙手,還有兩對大翅膀,用於陸戰時候飛行和彈跳用。至於蜂人中間退化的兩肢,在機器人上也沒有添加,所以遠處看去,這機器人還是四肢的。
相對於1.5米平均身高的蜂人來說,本來這機器人可以做的更小巧一點的,那樣的話才能更適合蜂人去駕駛。
但是考慮到蜂人全民皆兵的情況下,發生戰爭的時候,也是全民星戰,就設置了兩用型的戰甲了。
而戰甲作為飛行模式的時候,需要加裝更多的火控,動力,航電及相關配套設備,所以它的體積勢必要增加。
又要添加設備,又要進行體型精簡,所以最後才將長度設置成了2.5米的標準長度。
蟑星和魔劍的戰機最低都在3米以上,因為他們都是機器文明,機器文明可以將戰機分成兩個部分,陸戰的時候,可以將陸戰的部分分離出來,所以不用考慮精簡。
但是蜂人屬於人族文明,不可能將戰甲進行分離作戰,因為一個機師無法做到一人控制兩個戰鬥單位。
所以蜂人的戰甲是不可分離的,同時為了要照顧到陸戰模式,長度也被精簡到了2.5米。
卻說這2.5米身高的陸戰機器人除了上述的這些設定外,在它的身後還背了一把大寶劍,便是每個戰甲作為陸戰模式的時候所應有的標配裝備。
亦被稱之為巨劍,因為它夠大,相對於2.5米身高的陸戰模式機甲,這把巨劍的長度有兩米,相對於1.5米身高的蜂人來說,那可不就是一把巨劍了嗎不是?
卻說這十個機器人,都拔出了她們各自配備的巨劍來,豎起巨劍對著眼前的護盾釋放出劍鋒。
所謂的劍鋒,其實是能量光束的一種,將等離子體以極薄的鋒面發射出去,這個鋒面薄到以納米計。
將劍刃對準目標,觸發巨劍上的能量裝置,便會自劍刃上,將這種極薄的等離子體鋒面給發射出去了。
巨劍的長度是2米,劍刃長度是1.5米,所以發射出去的等離子體劍鋒也是1.5米的長度。
這是劍鋒的原理,再回頭來說護盾。
要想穿過護盾,要麼等敵人的能量耗盡,護盾自然而然就小時,或者用等離子炮或者其他方式的能量光束轟擊護盾,將護盾炸出一個口子,然後戰鬥人員或者小型載具就可以通過這個口子進去了。
但是,護盾是有連貫性的,也就是說當護盾上的某處在遭受敵炮火攻擊後出現缺口的時候,缺口周圍的護盾能量體會迅速的填充過來,並能快速的將缺口出給填補好。
所以想要通過炮火將護盾炸開一個口子,然後再鑽進去,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因此在戰蜂,便誕生了這種巨劍武器了。
作戰方式是,若干個陸戰戰甲手持巨劍,同時釋放劍鋒,在護盾上圍成一個封閉的幾何圖形,比如四方形或者是其他多邊形,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的話,多以三角形和四邊形居多,因為圖形簡單。
以這種圖形的方式,在護盾上切開一個圖形口子,這樣的話,護盾的這塊就會被切出一個圖形來,這個圖形的邊緣是極細的納秒計的印子,也是劍鋒所切出來的。
那這樣的圖形,中間的這塊就會和邊上的護盾斷開連接,這個斷開的世間也是以納秒計的。
也就是說你幾個人在合力的情況下,剛把這個圖形給切出來,不到十納秒的世間這個圖形就會立刻的和周邊護盾連接上了,後續也就很難突入了。
當然,戰蜂既然發明了這種操作,那自然就會有應對的策略。
先來說下這劍鋒。
本來這護盾是需要極強的能量才能將其擊穿,而劍鋒的能量肯定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劍鋒是納米級的寬度,那麼這個寬度細到什麼程度呢?
人類的頭髮絲夠細吧,它的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