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璁:「頭一件,我們三清山要在十一月二十四這天辦山神廟會,屆時山神廟會發福米和禦寒的藥材,你要不要讓各里正通知下去,有需要的百姓二十四、二十五和二十六三日可去廟會燒香領東西。」
明仁:「你們那山神廟前的路那么小,村子也小,哪能容納這麼多人?一個不小心人摔了踩了,這可是大事。」
王璁:「到時候村民們會幫著維持秩序,路是向上的,山神廟前有個大廣場,出來之後可以順著山勢向上去三清觀,也可以中間繞到另一條路上下來。」
就是需要爬一段山,不過,「三清山風景秀麗,山石鬼斧神工,去的信眾可以看一下。」
明仁瞥一眼他,道:「為了這個山神廟你們倒是捨得下本錢,這一趟下來不少於五百兩吧?」
王璁:「縣令要支援些嗎?」
明仁揮手,「我連我自己都養不活呢,哪兒有錢去做這些?」
明仁拒絕捐款,但卻同意了他們辦廟會,並表示,「我會讓各里里正通知下去的,再知會縣裡的地主老爺們,他們要是有心,自會讓人送去善銀。」
潘筠笑著道謝。
明仁好奇的看著她,「去年建造山神廟,你們不是不願接善銀嗎,怎麼今年」
建造和平時做善事能一樣嗎?
而且,建造一事是她拜師時的承諾,自然不能藉助他人。
潘筠一臉嚴肅的道:「去年的我太狹隘了,今年出門歷練,看盡了人間心酸,貧道方知,一人的力量還是太弱小了。」
「所以既然諸位善人有心做功德,而我又有能力做功德,何不將善人們的善心匯聚起來,做更多,更好的功德呢?」
明仁當即扭頭和王璁道:「你這小師叔的嘴像你,你三師叔但凡有你倆一半的口才,就不會出門必被打了。」
明仁問道:「你說把我的脈案給你三師叔,卻沒說請他上門,是他又受傷了嗎?」
王璁沉默。
潘筠也沉默了一瞬,最後為三師兄努力了一把,「我三師兄這次受傷不是因為給人看病,而是因為我。」
明仁笑了笑,一副不相信的模樣,問道:「第二件事是什麼?」
王璁道:「我小師叔做善事,資助了十四個孩子,其中有九個到了入學的年紀。」
明仁驚訝,「你們竟願意供養這麼多孩子上學?」
潘筠道:「只是讀幾年書,當然,其中若有好學且善學者,也可以繼續讀下去,若能科舉進仕,那就是他們的大造化了。」
明仁沉默了一下後道:「孤兒的話是那十多個時常在街上乞討的孩子嗎?」
潘筠點頭。
「那是有些難,一般私塾都不會收他們的。」
王璁:「我找過幾位先生,他們的確有些為難,所以才來求見大人。」
明仁瞥了他一眼,道:「你倒是會找,本官倒是有個人選,南巷的祝先生,只要給足束脩,他一定會收。這樣,你們把孩子送去,他們的課本本縣來給。」
潘筠大喜,抱拳道:「多謝大人的善心。」
明仁笑著沖北方抱了抱拳道:「要謝也當謝陛下和太祖高皇帝,這是聖恩。」
這的確是聖恩。
老朱雖然很戒備文官,卻也知道讀書是好事,所以他在任期間很熱衷辦學堂。
縣學四年,府學六年,而國子學和太學等為九年,只是針對性比較強,就是給朝廷培養文武官員。
但也是他這種態度讓私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其中私學最多的就是江南了。
從村學、鄉學,再到各種私塾、書院,可以說教什麼的都有,適合各種學生入學,民間學校教授的東西也更加實用。
也因此,民間學堂一直比官學更有名氣些,潘筠之前也更傾向於找私學。
很多私學先生和一些店鋪、手工藝人還有緊密的合作,優秀有天賦的學生會被推薦出去做學徒。
而明仁作為縣令,他對自己轄區內的讀書人是最了解的,誰會收這樣的學生,能給這群孩子最大的幫助,他是最了解的。
所以,王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