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28.探親

見:以人體的尺度和活動方式以及由此派生的用具為設計尺度出發點,這個原則從《考工記》到《木經》是一脈相承的。

    宋代另一部重要建築著作,是建築專家李誡編著的《營造法式》。書中包含各種「作」(大木作、瓦作等等)的制度、工限、料例三個主要內容以及有關附圖,系統說明當時建築的分級,結構方法,規範要領,並按照「功分三等,役辨四時,木議剛柔,土評遠近」的原則,規定勞動定額。書中一個重要之點是提出「以材為祖」的材份制,即以與建築規模等級相應的某一尺度作為建築的空間尺度及構件尺度的模數。這是建築體系達到成熟階段的標誌。這種模數制度或比例制度一直延續到清代,只是表現形式有所變化。清工部《工程做法》記載了這一體系的最後形態──斗口制。

    元代官府編纂的《經世大典》,其中工典分為二十二項,一半以上同建築有關;另有《梓人遺制》一書,反映元朝對建築技術的重視,可惜兩書大部分均已失傳元代尚有民間匠師用書《魯班營造正式》,記錄民間尤其是南方建築形式和尺度。明代以此為底本改編成的《魯班經》增加了大量家具、農具做法的資料。明代涉及室內陳設、家具和造園方面的著作,有《長物志》、《遵生八箋》和《園冶》等。清代的《工段營造錄》乃至近世的《營造法原》,均為論述中國傳統建築的重要著作。

    中國建築知識的教習,一直是師徒相授,父子相傳,往往人亡藝絕,阻礙建築學的發展。到20世紀初,現代建築師的稱號及其知識傳授方式由西方傳入中國後,上述情況才發生變化。一百多年來,中國建築師融合中西建築,通過繼承、借鑑和革新,為創造現代化而又民族化的中國現代建築學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許多成就。

    建築和建築學的性質和特點


    從建築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到,建築和建築學有如下的性質和特點。

    建築文化受自然條件的制約自然條件對於建築結構、建築形式和建築布局有重大的影響。人類一開始建築活動,就儘可能地適應自然條件,就近利用天然建築材料,創造最合理的建築形式。中國毛家嘴干闌遺址位於溫暖多雨地區,這裡的房屋上層作居住之用,下層用柱子架空,以防潮濕。陝西半坡遺址所在地區,黃土豐厚,土質均勻,壁立不倒,古人營建的房屋最初有袋豎穴或半穴居,以後發展成為木骨架泥牆房屋。至今中國黃土高原仍盛行窯洞形式生土建築。在外國建築史上,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建築和亞述建築由於當地缺少優質石料而富有粘土,導致磚結構的發展。磚的使用又促使疊澀式和輻射形的拱券和穹窿結構的出現。古希臘由於當地石料豐富,創造了石樑柱結構體系,形成燦爛的古希臘建築。乾熱地區(如西亞和中國吐魯番)室外氣溫高,建築多厚牆小窗,以避免內外空氣流通,保持室內陰涼,形成厚重封閉的風貌。濕熱地區(如東南亞和中國西雙版納)的建築,則以通透為原則,靠通風來形成涼爽的環境,以輕巧通透為其特色。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是形成不同的地方建築風格的重要因素,這一點貫穿在建築學發展的全過程。近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建築活動提供了各種人工材料以及空氣調節、照明等等技術設備,幫助我們克服自然條件給予建築設計創作的種種限制。但是,協調人、建築、自然之間的關係,在建築活動中利用當時當地自然條件的有利方面,避開不利方面,仍然是建築學的一條重要原則。

    建築學的社會性質建築活動的產品──建築單體、建築群以至城市是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從原始社會以來,建築活動始終在社會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和國人以「衣、食、住、行」來表達人類生活的基本要求。

    &就要有建築物。建築學產生於人類的建築活動,又服務、指導著人類的建築活動。如何應用建築技術和藝術創造合適的體形環境以滿足各種社會需求,是研究建築學的根本任務,也是建築學最基本的社會性質。

    建築學服務的對象不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會的人;不僅要滿足人們物質上的要求,而且要滿足他們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習慣等等的變化,都密切影響著建築技術和藝術。

    如上所述,古希臘建築以端



28.028.探親  
羲和清零推薦:  就等你上線了  被隔壁直男看上怎麼辦  腹黑和腹黑的終極對決  給校草當假男友的日子  
隨機推薦:  萬古天帝  網遊之九轉輪迴  獵妖高校  獨步成仙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助理建築師"
360搜"助理建築師"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