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龍湊,袁紹與公孫瓚第二次大規模交戰結束,鏖戰近月,公孫軍不敵,袁軍再勝。
自去歲界橋之戰後,雙方罷兵,進入休戰期。公孫瓚後方不穩,渤海、河間,郡內有亂起,無奈北撤彈壓,安定後方。袁紹繼續於內積蓄實力,整合州郡,趁機北進,將安平國納入掌控,其後,中山、常山國相繼靠攏歸治,公孫瓚在冀州的勢力大範圍縮水。
春來,在劉淵謀算黑山之時,面對袁紹愈發夯實的勢力,公孫瓚坐不住了,再次動兵南下。此次其不走安平,徑直從渤海出兵南下,過青州平原,沿大河西進。
就算公孫瓚不動,袁紹也有動兵的意思了,公孫瓚此舉,正中袁紹下懷。果斷統軍三萬餘東向,在平原郡內截住公孫瓚。雙方於圍繞著龍湊渡口,大戰近一月。
公孫軍之長,在於碾壓袁軍的騎兵,也是他底氣所在。鑑於界橋之戰的教訓,再不敢用騎軍貿然沖陣,不輕易使用白馬義從。在龍湊的戰鬥中,公孫瓚顯得「愚魯」了許多,空擁強軍,卻吝惜傷亡,不敢投入戰鬥。
僅靠麾下步軍,與袁紹扳手腕,公孫瓚麾下謀臣將領,就那麼大貓小貓兩三隻,哪裡如袁軍這邊人傑鼎盛。
慢慢地公孫軍感受到偌大的壓力,在不久前,公孫瓚派其子公孫續,統領白馬義從出平原,向西,妄圖擾袁軍後路,截其糧草。只是為時已晚,早早地,袁紹遣麴義領軍迂迴兩百餘里,繞到公孫軍後方。
公孫續領軍脫離後,袁紹找准機會,加緊猛攻公孫瓚,配合著從後突襲的鞠義,一舉擊潰公孫瓚。龍湊之戰,以公孫瓚慘敗收尾。
若說界橋之戰,公孫瓚不得勝,還能「從容」撤退。在龍湊,公孫瓚昏招迭出,結局則是潰敗。此戰,公孫瓚是傷筋動骨了。
龍湊渡口,硝煙未盡,戰爭的痕跡比比皆是。袁紹在許攸、田豐、郭圖的陪伴下,步上渡頭,望著東流河水,浩浩湯湯。心生感慨:「公孫瓚大敗,不枉將士們苦戰這麼長時間!」
「恭喜主公!」幾名謀士一齊賀道。
「傳令麴義、顏良、文丑、張郃,給吾領軍北上銜尾追擊公孫瓚敗軍,這一次,吾要將公孫瓚徹底趕回幽州,將冀州諸郡徹底掌控在手!」收起感嘆,袁紹直接下令道。
「諾!」
根本不變向,一路從平原向北逃亡,在渤海郡的西南角的修縣暫歇。此時,公孫瓚已經有些草木皆兵了,灰頭土臉,不及入城,就在城外暫駐紮。
南下時足有大軍三萬餘大軍,此時還僅僅跟著他的不過萬人。臨絳水,席地而坐,公孫瓚嘆了口氣問道:「袁軍,還在追擊嗎?」
「主公!大軍敗退,袁紹麾下麴義等將窮追不捨,殿後軍隊幾番為其所破,一直緊咬著我們。此地仍舊不安全,還需繼續北撤!」關靖回稟,猶豫了會兒,向公孫瓚道:「主公,龍湊大敗,我軍只怕難以守住冀北了,得早做打算啊!」
公孫瓚聞言臉色沉了下來,咬咬牙命令道:「飛騎傳訊公孫續,讓他撤退,直接向北撤。我們去南皮,整頓後回幽州去!」
「主公,就這樣放棄冀州了嗎?」田楷在下激動道。
公孫瓚自是不甘,但也心知,袁紹勢大,冀州已不可守衛。眉頭緊皺片刻,而後道:「田楷,如今焦和病卒,青州無主混亂,本將表你為青州刺史,與你三千軍,前往青州發展,結好徐州陶謙。本將自歸幽州整兵,他日你我南北兩面夾擊,再攻袁紹!」
「諾!」田楷聞言,忍不住面色一喜,當即應道,公孫瓚這是讓他獨領一方啊。
「伯珪將軍,田將軍兵少,在下對青州倒是熟悉,願領麾下協助,經營青州!」這個時候,一直默不作聲的劉備突然出聲請命。
公孫瓚聞言,看向劉備,眼中猜忌之色一閃。前番此人投奔,他顧念「同窗之誼」收納之,表其為校尉,但其一直未向自己效忠。其中麾下關張二將,猛士將才也,看著眼饞,有心納入麾下,卻一直為劉備滑溜地左顧言他,避過。
如今劉備突提此議,公孫瓚便心存疑慮。還未想好怎麼拒絕,便見有斥候飛奔而來:「主公,袁軍追兵,已至二十里外!」
「來得怎生如此之快!」這個時候公孫瓚也無心想太多了,直接對劉備道:「玄德,那就由你與
第211章 龍湊之戰,公孫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