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北唐 > 第一卷:混沌的時代——第十章:歷史的拐點(5)

第一卷:混沌的時代——第十章:歷史的拐點(5)

    順元年四月十三,三鎮節度使當朝侍中折從阮自魏平了延州大營,當天,留守在折家軍大營的尋訪使親兵隊長便向張永德稟報了這一消息。當夜,張永德帶著王朴和韓微前往城外的大營拜訪這位聲望動於朝野的老將軍。按照制度,六宅尋訪使屬於欽差使臣,按照道理說地方所有都督刺史以下的官員都要以下官禮參拜,當然,這個規矩對號稱出行則張旌持節遇人驅人逢屋推屋的節度使並不適用,特別是對那些身兼同平章事或者中書令、侍中加銜的使相,作為小字輩的張永德並不敢怠慢,第一時間趕去拜會一方面是為了試探虛實,另外一方面卻是傳達皇帝郭威的密旨。

    見面寒暄過後,張永德便請折從阮摒退左右,在一旁伺候的折御卿識趣地退了出去。王朴和韓微也退出中軍大帳,在折御卿的引領下參觀折家軍大營中的軍容軍威。

    「老侍中,您可算回來了,末將在延州等了您五天了!」張永德一面從懷中取出郭威的密詔一面微笑著說道。

    「勞抱一久侯,實在是不恭。犬子在魏平關衛戍党項,不去看看,老夫實在是放心不下。」折從阮笑眯眯地解釋道。

    既然是皇帝密詔,自然不用擺設香案。當下張永德雙手恭恭敬敬將密詔承上,折從阮老大不客氣地雙手接過密詔,向著東南方面一躬為禮。這才打開了詔書。

    詔書里只有簡單地幾行字,授予折從阮在延州便宜行事的權力,也就是說只要是為了抵禦党項,中央政府和皇帝將默認他吞併延州的行為。這份密詔上加蓋了皇帝的玉璽和中書門下之印,副署的宰相是中書令馮道,從程序上看。這應該是一份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正式詔書了。然而折從阮還是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詔書上沒有加蓋樞密院地印信,也沒有樞密使王峻的簽名。

    作為自晚唐以來朝堂上除卻中書門下省之外最重要的機構,樞密院逐漸由內官制漸漸轉化為外官制,五代以來,文官出任樞密使已經成為常制。這一橫在皇帝和中書門下省之間的機構不但分去了傳統內閣一半的權力,還成為皇帝處理軍事和藩鎮問題的主要顧問和助手,對於傳統內閣所無力統轄的這兩類問題,樞密使擁有比宰相更大的發言權。但是這一次。皇帝發來地秘密詔書上卻沒有樞密院的印信和樞密使的簽名畫押。


    這說明從始至終,這道詔書王峻就沒有看到過,這份聖旨是皇帝和中書門下的宰相們繞過了樞密院下達的。

    皇帝目前應該正在征伐兗州的行營之中,樞密使和樞密副使沒有帶在身邊,只有宰相副署也並不稀奇。

    從法理上來說,從來沒有一份文件明確規定過詔書必須經過樞密使下達,儘管這是晚唐以來的政治慣例。因此只要詔書上有中書門下之印和一名宰相副署,這份詔書就具備合法的行政效力。

    雖然從理論上,樞密院對於皇帝的詔旨並沒有審核權,樞密使也無權在聖旨上副署。但是晚唐以來,從來沒有一份未經樞密院用印簽名的詔書發到中書門下,這是一個不成文地制度。

    晚唐的宦官專權,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宦官們把持的樞密隔絕了皇帝與中書。

    如今皇帝和中書卻聯起手來炮製了這樣一份詔書,而本來作為聯繫內外的樞要機構的樞密院此番卻被蒙在了鼓裡。

    自從唐太宗創立三省六部分權制約的政治體系之後,理論上只要有內閣地用印和宰相的副署。詔書便具備法律效力。內閣的用印在不同時期曾經有過變化,前期是「政事堂印」,後期則是「中書門下之印」。在副署權上,原本只有中書門下兩省的正副長官才有資格副署,不過自從兩省合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之後,所有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銜的宰相均有權列名,而只要有一名宰相列名,詔書便可生效。

    在五代。為了表示對加銜使相們的尊重,在正式的詔書中除了中樞諸相一一列名之外,許多地方使相地大名和官號也列置在左。其實這些簽名都是中書門下省的舍人們根據中央和地方使相相職的排列順序代簽上去的。其次序依次為中書令第一,侍中第二。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三,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四,三司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五,地方軍鎮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列名在其後。

    以半年前加封折從阮為三鎮節度使加



  
蠶室廢人推薦:  
隨機推薦:  百鍊飛升錄  校花的貼身高手  不滅武尊  神話版三國  網遊之劍刃舞者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北唐"
360搜"北唐"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