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0441【葛勝仲的新差事】
葛勝仲、葛立方父子倆,從汝州辭官來到漢中,已經是今年初春時節。
主要是抵達襄陽之後,雪下得挺大,便在客棧住著。
葛勝仲要面子得很,雖然他跟朱銘通信兩封,但彼此都在討論治國問題,朱銘並未在信中有招攬之言。於是他明明到了襄陽,卻不去面見朱銘求官,反而悄悄觀察襄陽的民生。
他們在過方城山關口時,靠著朱銘的親筆信入境,士卒也曾匯報給上頭。
所以朱銘知道葛家父子來了,偏偏一直不見人,還以為他們因為雪大在南陽逗留。
春節期間,葛勝仲過得非常愉快,這裡的節日氣氛極為隆重。
主要是小民也在開心過年,如此情況,在近幾年的北方已經很少見了。年肯定也得過,但小民過得極為艱難。
開春雪停,葛勝仲給朱銘留了封信,便坐船直往漢中而去。
在漢中各縣一路觀察,葛勝仲震撼莫名,他以為自己到了三十年前的江南!
父子倆在經略府見到朱國祥,道明身份,說出來意,受到熱烈歡迎。然後,並未直接授職,讓他們先在經略府觀政等缺。
三個多月過去依舊還在等缺。
「這朱國祥恁地無禮,」葛立方憤憤不平,「我父子辭官來投,他竟連個實官都不給,也不知道要候缺到什麼時候!如此怠慢人才,能有什麼作為?」
葛勝仲其實心裡也很不滿,卻笑著對兒子說:「這才是做大事的樣子,一切按規矩來。你我在此候缺多日,至少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川峽這邊的注差制度完備;第二,朱國祥手底下不缺官員。」
「至少也該給個閒職!」葛立方說。
葛勝仲搖頭:「朱國祥讓你我觀政,也是有用意的,先讓咱們熟悉他的制度規矩。」
朱家父子的選官任用制度,跟宋國朝廷那邊大同小異,但那些「小異」特別能說明問題。
宋國選官有五種形式,即:科舉取士、門蔭補官、軍功補授、吏人出職、納粟買官。
父子倆把蔭補和納粟給去掉了,也就是不能靠父輩恩蔭,以及花錢買官來做。
葛勝仲說:「大宋的冗官是怎麼來的?納粟買官且不提,反正只能買一些閒職。門蔭卻是占了大頭,每年都有無數官宦子弟,靠著父輩餘蔭獲得官職而且還大部分屬於實缺。想要改革冗官弊政,就必須把蔭補給取消。」
宋代的蔭官制度,也非一開始就亂來,是澶淵之盟以後才泛濫的。
宋真宗無力收復燕雲,又因戰爭失利而威望大減,於是跑去封禪泰山找面子,接著又瘋狂恩蔭收買人心。
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皇帝或太后生日,每年郊外祭祀,官員為國捐軀,重臣退休致仕……全都得補一批恩蔭官。
不但宗室可以蔭補,文武官員到了一定級別,也能推薦家族子弟做蔭官。
到最後,就連后妃生兒子,都要補一批恩蔭官。
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特恩,比如新皇登基,某個知府的兒子,帶著地方貢品入賀,皇帝一高興就直接蔭官。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所以一旦換了皇帝,地方大員連忙派兒子進京道賀,這個兒子有很大幾率立即做官。
蔭補制度,泛濫到甚至能惠及縣尉、寨主這樣的小官!
到了南宋,宋孝宗決定整頓蔭補制度,把官員享有的恩蔭名額,整體縮減三分之一。
縮減之後,官員後代的蔭官額度如下:宰相十人執政八人,侍從六人,大夫四人,帶職郎官三人……僅這個恩蔭項,每年就會冒出幾百個蔭官等著補缺。
冗官到了如此程度,為啥在地方上,又顯得官少吏多呢?
因為初授恩蔭官,大部分都在京城!
你在東京喝花酒跟隔壁房間爭風吃醋,抄起板凳便砸過去,一板凳能砸中好幾個蔭官。
葛立方好笑道:「也就朱相公能取消蔭補制,誰敢在大宋朝廷說這個,就算做宰相都要被彈劾到編管!」
「漢中已經建立制度,注授規矩擺在那裡,除非新立衙門,或者擴張疆域,否則想做官還得
第446章 0441【葛勝仲的新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