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李泰自營中醒來時再望敵情,視野中已經不見了敵人的蹤跡,安排在營外警戒的哨兵也來稟告昨夜敵人便引部東去。
李泰得知這一點後自是頗感詫異,昨晚臨睡前他還推演了好幾遍第二天交戰時該要作何軍陣變化,卻不想第二天竟不見了敵人。
他一邊分遣斥候們往更遠的距離去查探敵情,一邊又著令將士們用過早餐後便拔營繼續前進。
斥候在東面三十多里外發現了敵軍的蹤跡,其軍仍在繼續向東行進、行伍規模並沒有明顯的縮減,基本排除了分兵埋伏的可能,似乎是真的在撤軍離開沔北地區。
敵人主動撤走,對李泰而言自然是一個好消息。至於慕容紹宗撤軍的理由,估計不是因為李泰讓人喊破了他將要成為水鬼的宿命,而是因為發現了沔北的情況不同於他先前的判斷。
李泰注意到慕容紹宗軍中攜帶的輜重並不算多,這也越發佐證了他之前的猜測,其軍進入沔北為的就是劫掠物資而非長期占有領土。
一個優秀的將領是要擅長利用和創造對自身有利的機會,但有的情況卻並非人力能夠更改。而在面對不利的情況時,及時的放棄止損也是優秀將領的基本素質。
李泰倒不是狂妄的認為自己能夠在野戰中毫無懸念的擊敗慕容紹宗,但也用昨天交戰中的表現證明了自己也並非軟柿子,就算慕容紹宗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也一定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這樣的情況顯然不符合慕容紹宗之前的規劃預期,暫且撤離沔北、等待更佳的時機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當然這些也只是李泰自己的推測,真實情況是否如此他也不能確定,總之無論如何還是要維持之前的計劃,率領部伍進駐方城。
兩天後,李泰終於率部抵達了方城,旋即便組織軍民將城防修繕增強一番。
與此同時他也並沒有放棄針對慕容紹宗所部人馬行蹤的查探,但是隨著彼此距離的拉遠,斥候查探的效率也降低下來,只能確定慕容紹宗的主力似乎是向南面移動去了,應該是放棄了此番針對沔北的軍事行動。
看起來沔北此番危機算是結束了,但李泰心裡卻輕鬆不起來。他自知一旦被這種經驗老到又充滿耐心的亂世雄傑盯上,危險便會一直的如影隨形,短時間的安寧並不意味著永遠的安全,只要己方稍有鬆懈、或者慕容紹宗在別處勢力得以增強,下一輪的危機便會隨時到來。
有了這樣一頭嗜血的猛獸在周圍遊蕩,想要確保安全,只能打起精神並且預留足夠的應變力量。而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慕容紹宗,李泰就不敢全身心的投入到別的事情規劃中去,做起事來必定會束手束腳。
這自然是李泰所不能接受的,哪怕是尋常時節都要講上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更何況李泰深知接下來的幾年將是南梁、尤其是江漢之間形勢變化最大的時節,他正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竭盡所能由中攫取最大的利益,怎麼能容許自己身處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中而坐視大好時機的流逝!
或許在慕容紹宗看來,這一次兵進沔北只是一次尋常的試探之舉,既然沔北暫時不算是一個上佳的劫掠對象那就轉去別方。
但他這一行為卻觸傷了李泰最核心的計劃和利益,直接將其視為生死大敵,不肯簡單翻篇。
李泰又在方城駐守了旬日光景,慕容紹宗並沒有再引部殺上一個回馬槍,其主力似乎是遊蕩到了豫州境內。而沔北後方則是捷報頻傳,楊忠率部擒獲柳仲禮,之後便轉戰隨陸之間,凡其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在得知柳仲禮已經兵敗被擒之後,其人原本安排分守各方的部將和諸隨陸土豪們紛紛向楊忠獻城投降,整個漢東地區幾乎沒有遭遇什麼激烈的抵抗,便已經漸漸的被收入囊中。
確定危機暫時解除後,李泰便在方城留下兩千人馬、以部將史靜駐守方城,自己則率領其他的將士返回穰城,準備全面的接收漢東新占領地區。
當李泰返回穰城的時候,正逢楊忠引部自隨郡返回,並將柳仲禮等重要的俘虜和降人們送回荊州。
「恭喜楊開府,經此一戰必當名滿天下!」
李泰親赴城外迎接楊忠,彼此見面之後便上前
0609 公審仲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