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發動夜襲?」
第二天一早,城主鄭法僧在府中接見了前來拜見的鎮城林盛,聽到其人所提出的想法頓時便來了興致。
林盛聞言後便點點頭,並一臉恭謹的說道:「是的,昨夜末將受城主一番教誨之後,回帳一夜無眠,苦思何以明明將士用命,但卻仍然久戰無功?
蠻卒人數雖眾,但卻絕不是什麼驍勇之軍,賊軍之所以只圍不攻,就是擔心蠻人交戰露怯,反給我軍以戰機。如今我雖每日出戰,但敵人皆以精卒來應,鮮少以蠻卒迎戰,更見蠻人之弱不堪戰。
如若能夠繞開敵軍精卒而向蠻卒陣伍進攻,或許就能攪動其軍陣大亂,困勢自解!而若想要達成這一意圖,只能趁夜出戰。當然,這只是末將的一人愚計,是否可行,還要請城主裁斷。」
「久困城中,局面僵持,難免人心動盪。任何有助脫困解圍的方法,都值得一試。聽你此言,這也不失為一良策。只是方法再好,仍然有待執行,否則便是一番空話。」
鄭法僧講到這裡,望向林盛的眼神也變得溫和一些:「你我共事也非短時,應當知我性情。昨日小作懲戒,絕不是對你蓄意打壓,只是因為將士荒嬉有害無益。若是此番能夠奮勇出戰、擊破賊營,我一定會為你向扶風大王、向朝廷請功!」
若是換了之前,鄭法僧這番話還會讓林盛心情激動幾分,可是如今已經決意聽從兒子意見的他對此已經是完全無感,但表面上還要裝作感恩戴德狀,連連點頭道:「末將明白、明白!圍城以來,如果不是城主妥善應對、周全布置,如今柏亭又安能人事安穩?末將只是一介武夫,素來沒有什麼智謀,唯有聽命於城主,才能讓情勢有轉好的可能!」
儘管林盛平時也並不以強勢著稱,但鄭法僧還是感覺他今日尤其的恭順卑微,對此也並無懷疑,只道是昨日自己那一番敲打立威發生了效果,於是便又沉聲說道:「之前難與群眾議事,其實近來我也多有憂慮。常情以論,援軍早該到達,但卻一直不見蹤跡。
城外賊眾公示的俘虜,可能真是各路的援軍。但無論如何,如今你我總是同生共死、城破難全。此番出戰,林鎮城你需要什麼人事支持,儘管道來。如若果真援軍遭劫,可知賊眾的確勢大,若是一戰不能功成,這樣的機會恐不負有啊!」
聽到鄭法僧此時直言情況可能真的不妙了,林盛心中自然沒有什麼同憂之感,反而暗自慶幸先一步做出了轉向投敵的決定,當然表面上還是一臉凝重的點頭表示自己一定奮力作戰、擊破敵營。
接下來兩人便開始商討完善發動夜襲的計劃,由於西魏精銳人馬主要安排在東西城門對面,所以這兩處都不適合發動進攻。最合適的路線則就是從城北出營,然後繞道賊營側翼發動進攻。
鄭法僧對於這一計劃寄望不小,於是便也放開了權力,任由林盛在城中挑選精幹士卒。
林盛雖然擔任鎮城都督,但軍權卻一直被鄭法僧把持在手,能夠指揮的只有自己麾下部曲,故而之前鄭法僧敢於公然對他加以訓斥懲罰,如今憑著一個夜襲的計劃,總算獲得了鄭法僧的放權,很是選拔了一批城中精銳。
因為需要掩人耳目,因此這一批甲卒需要提前用吊索從北面放出城外去到周山藏匿起來,到了夜間再展開行動。在這些人臨行之前,鄭法僧也嚴令他們一定要遵從林盛的命令,如果有誰膽怯逃回、以致事敗的話,一定梟首示眾!
因為此行非常兇險,林盛雖有視死如歸之志,但卻仍然有些放不下自己的兒子。所以當精卒們陸續出城之後,林盛便又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希望鄭法僧能夠將其子招納身畔作為護衛親信。
鄭法僧對此也未作猶豫,為了讓林盛能夠沒有後顧之憂,於是便直接答應下來。
入夜之後,鄭法僧將城中其他人馬集中在東西兩城門上並大張旗鼓,擺出一副要作夜戰的架勢,以此將敵軍注意力吸引至此。而他自己則帶領幾名隨從,來到北城牆下安排最後的一批戰卒出城。
為了確保這一行動的隱蔽性,鄭法僧此行也並沒有攜帶太多隨從,望著林盛父子說道:「你父子倒也不需難捨難分,此夜之後,林鎮城大功歸來,封妻蔭子不在話下,小子有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