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北市買轡頭,南市買長鞭。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出自民間詩歌,當世雖已是人盡皆知,官府書冊上的記載也有一些。
但是她的故事出自民間的口口相傳,聽上去不太可信。
即便此時離著南北朝也只二百年左右,可人們對花木蘭其人的籍貫,姓氏等等都眾說紛紜,這確實增添了她的傳奇色彩,卻更加不可信了一些。
故事講述的應該是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大破柔然之戰。
前兩次戰爭,是始光元年,拓跋燾親征柔然,大勝而歸,第二年,再次率眾北征,破柔然於漠南,重創了強盛一時的柔然各部。
從時間點上來說,還未曾統一北方的北魏政權,都城在平城,也就是後來的雲內城。
從木蘭辭中的詞句可以看的出來,花木蘭不可能參加這兩場戰爭,因為當時河南和關中都不是北魏的疆域。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花木蘭不管籍貫在哪,肯定都住在黃河以南。
所以花木蘭參加的應該是拓跋燾第三次對柔然發動的戰爭。
這個時候拓跋燾已經平定了關中的胡夏政權,柔然又屢次侵擾邊境,於是拓跋燾再次北征柔然。
這個時間點就有些對上了,足可以稱得上一聲雄才大略的拓跋燾在此次北征當中給了柔然致命一擊。
木蘭從軍的故事前半段就很詳細的描寫了北魏貴族子弟從軍而征的景象。
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這說明花木蘭的父親是一個標準的北魏軍事集團的中堅份子。
可從花木蘭從軍時一頓買買買的操作看來,她應該身處長安,因為這會北燕據河南,南邊則是劉宋政權,西北則還有北涼,除了長安之外關中也沒哪座城池會有那麼多的市場了。
花木蘭若是真有其人,應該是關中人……
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
這裡也描述了花木蘭的行軍路線,應該是在拓跋燾親率的東路大軍當中,經黑山進軍,與西路大軍同會於柔然汗廷。
這一次遠征打的可遠,東至瀚海,西至張掖,北越燕然山,比後來楊堅敗突厥可痛快多了,在方圓數千里的土地上,把柔然打的暈頭轉向,柔然足有三十餘萬眾歸附北魏,為後來突厥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拓跋燾還意猶未盡,派人跑去貝爾加湖,把遊牧在那裡的高車部落都給俘虜了,這才回軍。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估計花木蘭也隨軍越過了燕然山(這裡的燕山肯定不是河北的燕山山脈)打到了貝爾加湖湖畔,征途漫長,除了與敵人廝殺以外,還有風刀雪劍。
如果故事屬實,那可就不是一句巾幗英雄能夠形容的了了。
畢竟自古以來,還沒哪個女子能一路征戰,跑去那麼遠的地方。
也難怪詩詞中說回來之後,見天子於殿上,要封她一個尚書郎……
後來西邊那些人編的動畫就更有意思,花木蘭打的竟然成了匈奴,帶的人還就小貓兩三隻,敵人卻兇惡異常,人多勢眾,也不知那些人型生物是不知道啊,還是就喜歡胡亂編排別的民族的英雄人物,來故意噁心人。
…………
嗯,李破逛洛陽南市的時候就跟李秀寧討論了一下這位巾幗英雄,作為關西世族人家,李秀寧就對這個民間傳說存疑的很。
不過當年他們初次相見時,花木蘭就是一個話題。
那時李秀寧還只是個十幾歲,剛要嫁人的小丫頭,對傳說的真假並不很在意,還很憧憬自己能成為花木蘭那樣的巾幗英雄。
少年情懷,彌足珍貴,想到當年雲內故事,李秀寧嘴角含笑,落在男人身上的目光愈發溫柔了幾分。
南市的商家很多,賣什麼的都有,如果花木蘭現在來洛陽,顯然不用跑那麼多的地方。
李破沿著街道轉了轉,擾亂了市場秩序。
管理市場的幾個小吏戰戰兢兢的跑了過來,被李破叫到面前,李破主要是打問了一下市場上的糧價,以及這兩年南市的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