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月的經濟問題並不算複雜,也沒那麼多的說道,可你要是輕視它,幾年下來,就會變成王朝興廢的大事件。
鹽政就屬於這樣的問題之一。
另一個時空當中,大唐盛極而衰之後,鹽政就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成本加上朝廷溢價,還在一個正常範圍之內。
可因為朝政敗壞,不得不招商人參與,商人們可不管那麼多,勾結官吏,只管囤積,然後高價售賣,比朝廷賺的還狠。
於是鹽政崩壞,朝廷卻賺不到太多,大量的錢財都流入到了貴族和姦商的口袋之中,讓朝廷財賦日漸貴乏,兵變是一場連著一場。
如今沒有那麼大的問題,只是大量海鹽流入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致使鹽價受挫而已。
朝廷只要做出及時的反應,並不會造成嚴重的結果。
不管朝臣們怎麼商議,也無人提出讓商人參與到鹽政之中,即便商人出身的武士彠,也沒出這種餿主意。
鹽鐵之事,事關社稷,不容染指。
…………
其實開了兩次小朝會,李破就明白此次鹽價崩跌,大致上還是謠言作祟,很容易解決,官府只要宣傳到位,很快就能讓鹽價平復下來。
當世的人們沒有後來人那麼多花花腸子,也沒那麼多的見識,只要官府還過得去,他們便會把信任交給你,很多時候,市井流言再多也不如官府的一張文告來的有用。
蘇亶的上書則更深刻一些,酒水,食鹽,茶葉,瓷器,織物等等,向來是中原跟外族交易的利器,這些多數都是用可再生資源,進行再加工得來的東西,擱在後來,就屬於高附加值商品,同樣也是中原文明先進性的一種外在表現。
比如說海鹽,能夠大規模進行銷售的製鹽之法,只有在中原的人力物力,以及先進的工藝等先決條件之下才能得以實現。
不論是突厥,還是被滅亡了的高句麗,在此事上都無法跟中原王朝相提並論。
之前對鹽鐵進行了嚴格的管控,是因為中原自己還不夠用。
如今放開對海鹽的管控,不用計算謀劃,占領市場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更何況蘇亶還提到了貨幣的使用……
非常有見地的建言,就像當年蘇亶建議鑄造銀寶來緩解晉地的經濟危機一樣,體現出了一個戶部尚書應該具有的才能和眼界。
傑出的官員,都是從危機中誕生的,那些只知道握緊手中的權力,和人爭來斗去的人,勝利再多次,若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話,也稱不上傑出二字。
…………
元貞七年八月初一,大朝之上,朝廷緊急出台了關於鹽政的改革方案,力求在九月之前,讓大唐各郡縣的鹽價恢復到一定的水平,確保朝廷的財政收入來源不受太大的損失。
戶部的一些官員受到了申斥,因為他們事先沒有覺察到新的製鹽工藝對朝廷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屬於失職之列。
對於始作俑者,海城的地方官員們則輕拿輕放,並無多少懲處,只是責令他們暫緩繼續出貨,等鹽價平復下來再說。
海城運送到京師的海鹽,經過戶部以及工部官員的確認,從質量到數量,都超出以前許多。
尤其是其中的幾批細鹽,十分適合拿來給貴族們專用,加入貢品當中也無不可,說明質量確實很好。
戶部的人於是稱之為海城細鹽,匠作監的人也看了,覺得還能改進,傳統的滷水製鹽,同樣能達到這種效果,只是工藝太過繁複,成本很高而已。
…………
因為此事,有人被降職,有人被申斥,另外卻還有人得到了好處,戶部,海城的一些官員受到了獎賞。
匠作監的兩個人甚至封了爵位。
這其實也象徵著危機並沒有那麼嚴重,一切盡在朝廷掌握之中。
另外就是朝廷據此宣布,在沿海各地建立鹽場,繼續擴大海鹽的製作規模,放開和突厥人的食鹽交易。
還有用食鹽醃製的海貨也將率先列入唐軍的軍資列表裡面,由兵部和戶部官員進行採購,於是很快,唐軍的食譜上多了些花樣,雖然味道不太好,尤其是北方人不太習
第1800章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