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紹從宦官手裡拿到了一份上書,卻是出自後宮太皇太貴妃張氏之手。
他瞧著上面字寫得秀氣工整,便覺得十分爽心悅目,又想到這張氏是駐南唐軍首領曹彬的姨娘,當下就看了一下內容。張氏說她清心寡欲、清靜無為,想到三清殿出家為道,並自己取了個道號「玄真仙師」。
郭紹不認識張氏,唯一的印象就是她和曹彬的親戚關係,尋思應該善待。不過後宮裡,他了解的人太少,平素也沒怎麼過問後宮諸事,只是略有感受水比較深。當下便把奏書送還給宦官:「交給我皇嫂處置。」
……御書房內擺著郭紹日常使用的一些物什,案牘旁邊放著一本《易經》,一本(後)晉時編撰的《唐書》;還有一卷大周官職體系卷宗,一冊全國五品以上文武官員的名單。
牆角還有劍、弓、弩等兵器,幾天前有大臣上書,在宮廷里擺放兵器不好,但郭紹沒有理會,因為他就喜歡這些東西。
《易經》和《唐書》郭紹還沒看過,擺放在這裡的原因是他一直想看看。有個很奇怪的狀況,郭紹在古代已經好幾年了,但他其實對這個時代的文化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干武夫的職業長期就是打仗,沒怎麼接觸這些東西;但是現在他做皇帝了,既然為天下人之主,總覺得應該真正理解一下中國古代思想理念,所以想逐漸閱讀一些典籍。
在郭紹的想法裡,每天就算有事要忙,總會有不少空暇時間,就可以翻閱書籍。但事實上往往並非如此,很多眼前的事兒會把心境弄得很急躁,得空了便覺得有點累;而那些典籍偏偏非常難讀,所以擺了好久了他一頁都沒翻過。
幸好不必花太多的精力處理奏章,否則更要被拖住。
郭紹轉過頭看了一眼正襟危坐在案前的左攸,左攸提著毛筆,專心致志又神色淡然,時而提筆凝思,時而下筆如行雲。挺佩服這些文官,面對成堆的案牘卻非常有定力。
不過也許他們樂在其中。這高高台基上的明淨殿宇,陽光從精雕細琢的窗戶灑進來,古色古香又大氣精緻的環境,墨硯的清香在空氣中飄蕩;況且,這裡是國家的中樞、權力的中心,世人稱為「天上」,本身就賦予了高上的意義。人們接觸的是明智的思想、影響天下的重要言論,言行儒雅有禮……這些對於人們來說,本身也是一種享受罷。
郭紹收回目光,放下手裡的毛筆,起身拿起了牆角的一張弩在手裡把玩起來。
他是一名神射手,但平時一向不用弩,而是用弓……操作弩雖然也需要很大的力氣,但技術含量很低。可是製造一張弩的技術含量就很不低,郭紹手裡這張弩,是單兵使用的複合弩,構造比較複雜,而且不輕。
弩的缺點,一是製造成本很高,需要手藝精湛的工匠;二就是重,而且很容易損壞,動物皮膠做弦還很怕潮,小棕索不怕潮威力較小;消耗的弩矢也得需要大量工匠製造。總之材料、成本都很高昂,大量裝備弩的軍隊都是非常費錢、後勤壓力巨大的軍隊。優點也很明顯:對兵員素質要求不高,訓練弩手比較容易。
……郭紹的面前的御案上,放著他的一本小冊子。字跡依舊不怎麼好看,不過現在他寫得比較工整了。
上面記錄了他平素思考的一些軍事思想:農耕王朝對付遼軍這種遊牧民族,不是國力不如,而是國力、人口、資源難以有效轉化為武力。
就像現在的周軍,十餘萬精銳是幾十年混戰歷練出來的精兵,自然有戰鬥力;但相繼吞併蜀國、南唐、南平等地盤後,經濟、人口增加幾倍,武力卻沒什麼實質性提高。便是因為精兵強將不是只靠錢糧就能膨_脹起來的。
想要利用大不多數的人口和資源,迅速轉化為武力,只有一條思路:壯丁稍加訓練數月,就能組成有戰鬥力的軍隊。
所以郭紹的目光關注著面前的弩,這種兵器,就能比較低效率地實現那種軍事思想,如果手裡有十萬精銳、數十萬有戰鬥力的弩兵,而且能不斷得到兵員補充,這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就很強了……另外戰勝遼國之前不能急於使用文官政治,還得保持軍國體系,才能保障足夠的戰鬥力。
……還有一種東西可以替代弩,郭紹的冊子上寫著兩個大大的字:火_槍。
這個東西,郭紹
第五百一十一章 國力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