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世子之爭(上)
無論在哪個時期,海軍都是個耗資巨大的軍種,所需要投入的金錢、技術設備著實是個天文數字,並不是像胤祚那份計劃所說的六千萬兩白銀就能整出個像樣的遠洋海軍來的。不錯,六千萬兩白銀能整出數支大艦隊來,可現時代海軍處在大變革時期,蒸汽機已然發明,隨後艦船的更新換代所需的銀兩那可就海了去了。胤祚這會兒之所以故意將賬目算得少一些,只是為了能順利通過朝議罷了。
海軍的作用在於進攻,這就決定了海軍永遠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標誌。胤祚並非不想把海軍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可惜的是想歸想,做卻不能這麼做——計劃是胤祚提的,船隻是胤祚的廠子造的,水師的半數主官是胤祚門下的奴才,頭期款項還有一半是胤祚出的,若是胤祚再提出由自己來整頓海軍,別說流言蜚語立刻會甚囂塵上,老爺子那兒只怕就會起疑心了。
胤祚之所以推薦老十四去整頓海軍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首先,現如今老十四是協理兵部,出面整頓海軍順理成章;其次,老十四跟自個兒走得近,由他出面去整海軍,總好過讓其他阿哥插手其中;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老十四跟著胤祚學了不少的兵法、戰略,胤祚不時地向他灌輸海戰的戰術、戰略,沒少把風帆時代的那些有名戰例改頭換面拿出來講解,儘管老十四沒打過海戰,可在大清朝中除了胤祚自個兒外就數老十四最了解大艦隊海戰了,胤祚自個兒不能出面的情況下,當然只能讓老十四去整頓海軍了。
老十四心野,雖說頭前被老爺子狠狠地教訓了一番,心收了不少,可奪大位之心並未盡喪,只是隱藏了起來而已。胤祚推薦老十四去整頓海軍其實還是有自己的考慮的——海軍一旦成軍,威力是很大,可那威力卻是體現在海上,在現有的政治體系裡頭,海軍還無法影響到朝局,老十四就算能建功立業,也沒法依靠海軍去奪大位;其次,水師的幾個主要將領都是胤祚的門下奴才,老十四即便有些不軌的想法也沒法真箇兒地調動海軍,把老十四捆在海軍上也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胤祚從康熙三十六年清欠開始布局,一步步地走到了如今這個局面可以說是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剩下的事情雖然還有很多,不過有眾多的手下分頭去負責,卻也不擔心會出大亂子,至於朝堂之爭嘛,這會兒老四跟老八正在死掐,在雙方沒分出個勝負之前,胤祚是不會插手其中的。老八鬥不過老四,這一點胤祚自然是清楚的,不過老四要想獲勝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得罪的可是全體官員和地主,想要推行這兩個摺子又談何容易,別的不說,就說推行吧,要推行政策靠的還是現有的官員體系,要這些官員打自己的板子能容易嗎?自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應付著罷了。
這會兒的朝局、政務並沒有什麼需要胤祚去煩心的事兒,至於生意上的事兒胤祚一向是不管的,全部由劉明川、王豪兩人打理,雷霆計劃的實施也順利的很,按說這會兒的胤祚該是輕鬆愉快的才是,不過胤祚此時卻煩著呢——該如何教育後代這個大問題浮出了水面。
胤祚固然是天資過人,文武都拿得出手,穿越而來自然是知道的東西遠比這個時代的人要多得多,可胤祚不是全才,不可能什麼都懂,至少有一樣胤祚是完全的外行——如何教育後代。胤祚前世那會兒就一小公務員,也沒結婚,自然是不會有孩子的,平日裡也沒關心過這方面的知識,該如何培養後代,對胤祚來說還真是個頭疼的事兒。頭前胤祚用的是高壓政策,逼迫著自己的孩子去用功,可到了這會兒卻猛然發現這方法並不怎麼管用不說,培養出來的也不過是些死讀書的儒家子弟罷了。
四書五經不能不學,在這個年代不懂儒學是不行的,滿朝文武都是儒家子弟,康熙老爺子本身更是儒學功底深厚,不精通四書五經,老爺子那一關就過不去。胤祚前世那會兒看電視劇時知道老四之所以最終能上位跟他有個好兒子——「弘曆」可是有著莫大關係的,當然這究竟是不是史實,胤祚也無法肯定,不過從胤祚對老爺子的了解來看,這事兒還真有可能發生。
這會兒老四膝下女兒生了三個了,兒子卻只有一個——嫡長子弘暉,天資一般得很,體弱多病,沒什麼看頭,按胤祚的印象,
第二百章世子之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