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的在電腦上寫著劇本,吳淵也在心裡琢磨了起來。
《地心引力》是一部imax 3d電影。
也就是這部電影既使用了imax拍攝技術,也使用了3d立體技術。
這就導致了這部電影的拍攝成本很高,或者說2010年後的主流科幻電影,拍攝成本都是咔咔上漲。
光是專業的imax3d攝像機,要用來拍4k電影級別的,這種攝像機都是只租不賣的。
而光是租聘價格,以最低的四台來算,每天都需要幾十萬美元的租聘費用,拍攝一百天就需要幾千萬美元了。
這玩意是真的貴,老謀子拍《長城》的時候,就是因為全程imax拍攝,這才導致成本十幾億,最終票房沒收回成本。
原版的《地心引力》,成本1億美元,大半都花在了搭建場景及cg製作上。
這部電影利用cg技術還原了深邃的太空,搭建了大量實景和空間站1:1模型。
而剩下的一半錢,則花在了實際拍攝上,也就是演員片酬、劇組工作人員片酬,以及最重要的imax3d攝像機租聘。
可是吳淵現在拿出這個劇本的時候,是2005年。
就算明年才開始籌備立項拍攝,最多也就拖到2008年就上映了。
這年頭,imax3d技術還早著呢。
全世界的觀眾都在看2d特效電影,大家壓根都不知道什麼是3d電影,更別提imax3d了。
減少一個imax的拍攝成本,《地心引力》的成本就立馬能降低一半。
再加上如果找上航天局幫忙做實景和空間站1:1模型,這價格也絕對比人工收費高昂的美國便宜多了。
演員片酬也一樣,國內演員的片酬和好來塢同樣不能比。
就算做cg畫面確實價格還是很貴,但吳淵也絕對能將《地心引力》的成本控制在五千萬美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地心引力》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中小成本的科幻電影。
是的,這部電影畫面如此震撼,卻已經是中小成本科幻片了。
因為在imax3d的年代,這部電影成本才1億美元。
而在2d電影的時代,《2012》這樣的科幻災難大片,成本就已經需要2億美元了。
imax3d時代的科幻大片,不提那些超級英雄電影,就拿《盜夢空間》來舉例,拍攝成本也將近2億美元。
與之相比,《地心引力》真的已經是很便宜的電影了,和《火星救援》一樣,都是一億美元左右製作出來的票房黑馬。
而吳淵將其做成2d電影的話,成本會更加低廉。
誠然,將3d電影改成2d的,會損失很多畫面效果,絕對做不到原版那般讓人震撼的畫面。
但原版的畫面震撼,是帶給2013年的觀眾。
2013年的觀眾已經看過《復仇者聯盟1》這樣特效拉滿的超級英雄電影了,想要讓他們震撼,確實需要更加誇張絢麗的畫面。
但吳淵是打算在2008年給華夏甚至亞洲的觀眾帶來一部科幻電影。
在《阿凡達》都還沒出現之前,在各種太空3dimax電影還沒出現之前。
2d版本的《地心引力》,只要將太空環境,將地球這個人類家園在太空中的cg做的足夠好,已經能給大部分亞洲觀眾帶來一點太空震撼了。
1968年的美國電影《2001太空漫遊》,被譽為神作,是科幻啟迪電影,但放到現在來看,根本不能和現在的電影特效相比。
但一點也不妨礙這部電影是那個年代電影觀眾心中的經典,並啟迪了世界無數科幻迷,影響了他們一生。
而對現在的華夏觀眾來說,2d版本的《地心引力》,已經足夠給他們帶來一場科幻電影洗禮了。
因為現在的絕大多數華夏人,對「太空」的概念幾乎是空白的。
大家知道地球是蔚藍色的,知道太陽是紅橙色的,但也就僅限於此了。
在太空上俯瞰地球到底有多美,在華夏航空航天還處
第一百六十五章 預算成本,利益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