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胡正明和關建英都在矽谷工作的時候,胡正明能調動的社會資源並沒有比關建英多特別多。之所以胡正明認識的大佬多,是因為教授的職業特性所決定的。
如果用六邊形對教授這一職業的不同屬性進行衡量,影響力這個屬性會特別長。
胡正明:「這是因為聯電只有來大陸才有戰勝台積電的機會,他們一直在彎彎發展幾乎不可能超越台積電。」
關建英心想難怪,大陸的潛力是公認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廣闊的市場、穩定低價的水電供應、大量受夠基礎教育的勞動力,這些都是晶片產業發展所需的要素。
大陸唯一的缺陷就是瓦森納協定,但是晶片產業不僅僅只有先進制程,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在大陸發展,即便是落後一代的製程也大有可為。
關建英搖頭:「曹興誠想的簡單了,他想超越台積電得靠和英特爾有更緊密的合作才行,台積電最大的合作夥伴就是英特爾了。」
胡正明無奈道:「那我覺得還不如來大陸,想打破台積電和英特爾超過十年的合作關係,打破這一平衡遠遠比在大陸的晶片產業干出一番事業難得多。
如果沒有我們的話,聯電的手機集成晶片是完全有可能統一大陸的手機市場,光靠這個他們的營收都能超過大陸。」
關建英想了想笑道:「有的時候你超過競爭對手不一定要靠自己發展的多好。
不一定取決於你的上升速度,也可以取決於競爭對手的下降速度。」
胡正明知道對方什麼意思,他點頭道:「也對,中芯國際給了台積電太大的壓力,如果不是因為中芯國際這三年發展的太快,台積電也不至於對聯電動手。」
胡正明繼續說:「今年中芯接連搶了台積電兩個大單,先是英飛凌的dram代工被中芯搶了,後面德州儀器的90nm晶片代工也被中芯搶走了,台積電多少有種如芒刺在背的感覺。」
關建英贊同道:「張汝京確實很有魄力,也難怪張忠謀一直把張汝京看做眼中釘。
當年台積電以超過市場價格五倍的價格去收購世大半導體,也可以看出張忠謀有多忌憚張汝京。我總有種感覺,他認為張汝京的威脅比聯電還更大。」
「這是因為和張汝京比起來,曹興誠是純粹的商人,在這個領域商人是最好對付的,他們太看重短期利益,這導致他們很難有逆勢擴張的決心。」胡正明解釋道:「張汝京則是更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在某種程度上和老張很像。」
「老張認為只有理想主義者才能跨越周期成為晶片代工領域的強者,只看重短期利益的商人也許能獲得暫時的成功,但是晶片產業是一場長跑。」
不得不說張忠謀看得很準,張汝京經營下的中芯國際不僅對對手狠,對自己更狠,兩千年之後的半導體市場本來就因為納斯達克泡沫破裂而不好做,下跌周期中需求端以各種理由壓價,晶片賣不出價,晶片代工同樣一片慘澹。
在這樣的前提下,中芯還能繼續往下降價,屬於是要訂單完全不考慮利潤了。
要知道在有新芯的前提下,中芯遠沒有獲得原時空那麼大的支持,張汝京在業內赫赫有名也是看跟誰比,跟新芯財大氣粗的周新與專業度拉滿的胡正明這對創業組合相比,中芯在華國方面並無吸引力可言。
中芯只能靠張汝京個人的關係以及少數官方資本,張汝京都有破釜沉舟的魄力。
關建英說:「張汝京確實狠,換我在他那個位置,我肯定下不了這個決心,這樣搞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回本啊。
其實華國市場非常大,雖然全球晶片產業處於低谷,但是華國市場是難得的亮點,不管是外貿還是內需都對晶片有著旺盛的需求。
從我們內部的統計數據來看,從金額上看華國內部生產的晶片只占總需求的百分之三,從數量上看,這個數字會更高一些,是百分之十二。
其實中芯完全不用這麼拼,也是有生存空間的,和申海貝嶺、華虹、華晶、宏力半導體相比,中芯的技術還是有可取之處。」
如果沒有新芯科技的話,中芯的主要股東分別是來自申海的張江高科、燕大青鳥環宇和申海實業,以申海市資本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