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單純把論文復刻,周新只需要花一上午的時間就夠了。
其中最大的困難在於,他需要用燕大圖書館結合微電子系訂閱的期刊能夠查找到的內容,作為這封郵件的理論支撐。
而不是引用還未發表的結果。
第二天早上,燕京時間九點,也是舊金山的下午五點,周新在燕大的計算中心準時收到了胡正明寄來的郵件。
前一天的晚上他們沒有圍繞郵件本身進行溝通,更多的是詢問周新的個人情況,以及考察周新的口語表達。
不管哪方面,周新都達到了胡正明的心理預期。
口語表達是這個年代的留學生出去之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關,很多留學生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來適應。
以周新的口語表達,可以直接跳過這個階段,無縫銜接得開始博士工作。
是的,博士階段更多的是工作,而不是學業。
研究為導向的工作。
胡正明所在的系英文簡稱是eecs,這個系裡面分為三個大塊,分別是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其他專業交叉學科和純粹的計算機科學。
集成電路,是電氣工程這個大項里的一個細分小項。
後世周新入學的時候,電氣工程這個領域下面已經有七個細分向:
信息、數據、網絡和通信科學(idncs)
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慧、控制系統和機器人、集成電路、微/納米機電系統、物理電子學、信號處理。
而在1998年,電氣工程下面還沒有分的這麼細。
「這些試題其實主要是圍繞你知識的廣度,對集成電路領域基礎知識掌握的是否足夠深。
沒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東西。」
(eecs.inc的試題我沒做過甚至都看不懂,但是我聽做過的大牛說不算難。)
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打字上面,思考的時間反而不算太久。
周新把郵件發過去之後,胡正明那邊幾乎是秒回。
周新看了下win98系統右下角的時間,然後在心裡估計了一下舊金山的時間,現在舊金山是晚上九點。「估計老師設置了提示音,一直等著我的回信。
看來最近缺少勞動力啊。」
對於教授而言,博士生就是他們的免費勞動力,博士通過勞動換取學位,順便能夠繼承教授在工業界、學術界的人脈關係。
至於能夠繼承多少,得看你跟的導師人品如何,以及是否欣賞你。
也許之前周新是胡正明親自帶的最後一位博士,所以胡正明在介紹人脈給周新的時候不遺餘力。
但是這不代表胡正明對周新的要求不高,恰恰相反,胡正明對周新的要求可以用嚴苛來形容。
即便在如此嚴苛的要求下,周新還是花四年時間就拿到了博士學位。
可見其天才程度。
按照伯克利的規定,學士學位開始去伯克利攻讀博士學位的,需要花5到6年時間。
學士能夠六年畢業的,還是在集成電路這種工學領域,即便是伯克利也少之又少。
但是在這個時間段的胡正明,對博士的需求更多的是天賦異稟的即戰力。
因為他創業了,他在96年開始,創辦了一家叫做思略微電子的公司,一邊在伯克利工作,一邊私下創業。
如果按照原有軌跡進行下去,該公司幹得很一般,最後被cadence給收購了。
做eda的,即便有胡正明這個創始人,還是沒能幹過cadence。
cadence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軟體廠商。在大a上市的華大九天就是幹這個的,區別在於華大九天主要做國內市場,而cadence的產品遍布全球。
因此胡正明此時正缺人給他幹活呢。
像周新這種天賦異稟,如果基礎紮實,那麼過去就能夠直接開始幹活。
簡直再完美不過了。
此時的阿美利肯人早就開始講究work-life balance。
而胡正明見到的華國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