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匆忙回家(3)
解放初期,中國仍然是「萬國汽車博覽會」的局面,但是日本汽車很少,幾乎沒有進口。( 書 。純文字)當這批日野汽車正式在國人面前露面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年代初期了。
當時進口的日本東西,除了汽車,還在成套的化纖設備,裝備了9個大型石化廠,國人才普及了「的確良」、「維尼綸」等人工合成纖維。
正因為有這些歷史,因此80年代中國開始合資造汽車的時候,一廂情願地以為與日合資是順理成章的事,主動找日本洽談,但沒有想到短視的日本企業一口拒絕,他們認為中國的發展水平,投資根本沒有前途,不可能獲利,中國碰了一鼻子灰,想請的請不到,尷尬的時候,不請的德國大眾卻一腔熱忱地自己找上門來了。最快更新請到 書
等德國占領了市場,日本企業還不信,仍然旁觀,最後試探性地來投了點小卡小面,等到他們相信中國市場的時候,大勢已去,似乎已經沒有插足之地,不過經過雙方努力,日本還是擠了進來,而且日車越來越紅火,也這算是一個奇蹟。
說起日野汽車,司機不由的大談起總理,原來司機是個典型的「總理迷」。他說:「總理的智慧和風範無人能比,原來沒有,以後也很難出現。」接著,他給彭長宜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一個美國記者採訪周總理時,偶然看見總理的桌上放著一支美國派克鋼筆。於是,這名記者就以一種譏諷的口氣說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為什麼還要用美帝國主義國家生產的鋼筆呢?」總理明顯的聽出了這名記者的弦外之音,他淡淡一笑,答道:「談起這支派克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個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他是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想,無功不受祿,就推辭。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貴國的這支派克鋼筆。」
聽了司機師傅的話後,彭長宜笑了出來,儘管他早就知道這個故事,但還是給了司機師傅足夠的尊重,聽他講完了這個廣為流傳的經典故事。
一路上和司機有一搭無一搭的閒聊著,彭長宜放鬆了許多,漸漸的也就閉上了眼睛。當他被一陣顛簸驚醒後,才發現汽車已經駛進了一條土路,彭長宜認出了這就是通往他們那個村的鄉間路。
彭長宜揉揉眼說道:「師傅,你認識路?」
司機笑笑說道:「有路牌。」
彭長宜說:「順著這條路一直往裡走,什麼時候走到頭了,什麼時候就到我家了。」
司機點點頭,繼續開車。
彭長宜出生在錦安西部的一個山區縣——彭家塢村。看著眼前熟悉的鄉間路,熟悉的山坡,彭長宜的思緒回到了半年前他送老母親回來時的場景。那時,路的兩旁都是即將成熟的玉米,山坡的果樹上掛滿了成熟的蘋果和山楂,還有大棗等果品,到處都瀰漫著果香和田野特有的清香。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 最新更新!
27 匆忙回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