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稱王」的道理似乎很簡單,但卻是在孟九成看來。
而拋開虛榮心,稱王當然也有稱王的好處,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去做。
所以,稱王與否還是要看具體的形勢。而在稱王條件尚不具備的前提下,這種做法顯然是不明智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對手。
其實這一點,連楊妙真和王敏都沒有看到。王敏就委婉地勸孟九成接過楊安兒的大旗,以招攬四方英雄。
顯然,他們並沒有投效南宋的心思,也對南宋沒有什麼好感。
孟九成當然也是如此,偏安不思進取,重文輕武已經到了偏激的地步,這樣的朝廷豈能是他長遠的依靠?
但現在,孟九成需要作出投靠南宋的樣子,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要保持下去。
儘管要做出投靠南宋的樣子,但孟九成還是採取了很多與南宋並不一樣的政策,這是必然的事情。
南宋的滅亡,自然有他本身的原因和弊病,如果連這些都不敢改正,等待孟九成的豈不是同樣的命運?
…………..
海州除了海景,也有很多名勝之地,孟九成和楊妙真帶上護衛,第二天便去了海州州城外的桃花澗。
桃花澗,是雲台山脈第一大澗,三十六景遍布其間,雲霧繚繞、流泉飛瀑、石壁陡峭、步移景換、沿澗茂林、修竹吐翠,滿山野花、閒草秀髮,宛如一幅畫中仙境。
當然,現在已經入冬,這樣的美景卻是看不到的。但峰上細流千迴百轉匯集成滔滔澗水,從山上挺拔的林木叢中幽幽穿過,桃花澗與裸露的山峰石骨共同構成一幅頗具風味的中國畫,
孟九成和楊妙真信步遊覽,侍衛們則遠遠的散開警戒。
在一條溪水旁,眾人暫時休息,孟九成找了塊石頭坐下,望著水面發呆。
微風徐來,襲人衣襟,山野的氣息使他的心緒平穩許多。
他努力使自己什麼也不想,只是偶爾拾起根樹枝或石塊,投到水面上,撒下一圈圈的圓暈,把膽怯的小魚兒驚走。
以前孟九成有這樣一個觀點,覺得一個國家的好壞在於皇帝,皇帝是個賢明的君主,這個國家就能好;如果是個昏君,國家想好是不可能的。
現在看來,這樣的想法還是過於稚嫩了。做皇帝的雖然過著錦衣玉食、美女成群的生活,也是孟九成所嚮往,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
但同時,孟九成也明白了皇帝的孤獨。試想,有哪個臣子敢把皇帝作為朋友一樣的對待呢?
每個人的接近都是有目的的,因為只有皇帝手中掌管著生殺大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太多的謊言,太多的欺騙,更要命的是,就算你想改變這樣的狀態,憑藉皇帝一個人是不可能的。
「伴君如伴虎」,是的,大家可能都猜不透皇帝在想什麼。可是反過來呢,大家都在想皇帝在想什麼。如果你是皇帝,你不知道身邊這麼多人,都在想什麼,是不是有更大的惶恐不安呢?
歷史上總是說「忠言逆耳」,可是皇帝從何判斷哪些是忠言呢?
每天有那麼多人在他面前搬弄是非,一句謊言說十遍也就成了真話。皇帝也是人啊,他不是神人可以辨別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而更多的被命運推上皇帝寶座的皇帝們又能如何呢?命運讓他們當上了皇帝,太多的謊言粉飾了這個世界,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國家沒有什麼問題,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那個在荒年問災民為什麼不吃肉丸子的昏庸皇帝,被世人嘲笑了幾百年,可是他真的錯了嗎?
他能問這句話,說明他還很善良,換個皇帝甚至更不當回事,只要自己過的好就行了。
平凡的人,擁有真摯的感情,真誠的朋友,真實的感覺,對於孟九成來說,這些都是還能擁有的寶貴的東西,等他達到更高的目標,哪怕並不是皇帝,或許也成為奢望了。
所以,孟九成意識到即便是皇帝,即便是英明的皇帝,也未必能夠治理好國家。
畢竟,皇帝是一個人,不可能事必躬親,不可能允毛蒜皮的事情都攬過來管理,他還是要依靠下面的官員。
第七十一章 內政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