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雲之主動出擊
南海之上,波濤洶湧,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雄渾戰歌。在李奇的指揮下,三大艦隊主力如同三支勢不可擋的鋼鐵洪流,從不同方向朝著南海匯聚而來。
戰艦的船頭劈開巨浪,船身兩側濺起高高的水花,在陽光的映照下,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恰似蛟龍出海,氣勢恢宏。
旗艦之上,李奇屹立船頭,身姿挺拔如松,戰甲在海風的吹拂下獵獵作響。他的目光深邃而銳利,猶如鷹眼般掃視著這片廣袤的海域。
那眼神中透露出的豪情萬丈,仿佛整個南海都已被他納入囊中。他舉手投足之間,盡顯指點江山的霸氣,每一個動作都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威嚴,讓周圍的將士們心生敬畏。
此時的他,就像是一位掌控乾坤的王者,站在這風雲變幻的舞台中央,主宰著命運的走向。
當艦隊主力齊聚南海,繼而向著西貢港進發時,那場面更是震撼人心。一艘艘戰艦整齊排列,船帆如雲,遮天蔽日。這些戰艦皆是大明巧匠精心打造,每一艘都堪稱海上巨獸。
船身以堅韌的百年巨木為骨,外層包裹著精鐵鑄就的鱗片,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宛如身披重甲的戰士,堅不可摧。戰艦的船頭,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神龍,那龍眼似有靈韻,威嚴地注視著前方,仿佛在向敵人示威。
而李奇的主力戰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安裝有先進的蒸汽機驅動系統,與傳統的風力驅動完美結合,形成了一種令敵人膽寒的混合動力。
當蒸汽機啟動,那低沉的轟鳴聲仿佛是沉睡巨獸的咆哮,震得海面都微微顫抖。煙囪中噴出滾滾濃煙,在藍天碧海間留下一道濃重的黑色軌跡,如同巨龍騰飛時的霸氣之影。
在風力的助力下,戰艦如離弦之箭,破浪前行,速度之快遠超這個時代西班牙人單純依靠風力驅動的船隻。
戰艦的規模更是驚人,主戰艦長達百丈,高聳的桅杆直插雲霄,其上的帆布堅韌無比,可經受最猛烈的海風。
但這只是表象,更令人畏懼的是戰艦的武器裝備。綠水書院打造的這些戰艦,裝備了先進的後膛火炮,這是一種在設計和性能上都堪稱革命性的武器。
後膛火炮的炮身由特殊的合金鑄造而成,這種合金堅韌且耐熱,能夠承受連續射擊所產生的高溫和強大壓力,保證了火炮在高強度作戰中的穩定性。
其裝填方式摒棄了傳統前膛炮繁瑣的裝填程序,通過巧妙的後膛結構設計,裝填手只需從後方將炮彈和火藥包輕鬆裝入,即可完成裝填,這一過程比西班牙人使用的前膛炮快了數倍。
如此一來,在激烈的海戰中,李奇艦隊的火炮能夠在相同時間內發射更多的炮彈,形成更為密集的火力打擊。
火炮被安置在可旋轉炮塔和中置火炮位上,這是一種極具創新性的布局。可旋轉炮塔猶如一座鋼鐵鑄就的堡壘,能夠在水平方向上進行三百六十度的自由旋轉,這意味著無論敵人從哪個方向靠近,都能迅速調整角度進行攻擊。
炮塔內部的機械結構精巧而複雜,通過複雜的齒輪和傳動裝置,操作手只需輕輕轉動把手,就能使沉重的火炮靈活轉向。
中置火炮則是戰艦的核心火力輸出點,這些火炮被安置在戰艦的關鍵位置,它們的射程更遠、威力更大。中置火炮的炮管經過特殊的加長和加粗處理,使得炮彈在發射時能夠獲得更高的初速度和更遠的射程。
當這些火炮齊發時,炮彈能夠跨越數里的距離,如流星般砸向敵人,其威力足以在瞬間將一艘普通戰艦撕成碎片。
相比之下,西班牙人的兩側舷裝火炮顯得笨拙而落後。他們的火炮不僅裝填速度慢,而且射擊角度極為受限,只能對正前方或側前方的目標進行攻擊。
一旦敵人繞到其火力死角,這些火炮便毫無用武之地。此外,西班牙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也遠遜於李奇艦隊的火炮。
無論是炮彈的裝藥量、飛行速度還是精度,都無法與綠水書院的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