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可回收商業火箭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說APP或各種瀏覽器插件打開此網站可能導致內容顯示亂序,請稍後嘗試使用主流瀏覽器訪問此網站,感謝您的支持!

    向平沒有說話,神色中隱約露出不服氣,因為這份可行性報告是他們組的博士主筆,然後他來把關的內容。

    陳元光的意思說白了就是這份報告不太行,沒有考慮到經濟效益。

    問題是科研項目,本身看重的就不是經濟效益。

    能在某些指標上全球領先,有助於發文章才是他們實際想要達到的效果。

    學術界只有文章這一個衡量指標。

    光是衝著陳元光發的那麼多Nature和Science,向平完全認可陳元光的能力,但這能力和電子雷達壓根不沾邊,你有什麼資格來對這種項目指手畫腳。

    向平心想,現在這世道是怎麼了,他們申請項目千難萬難,而現在的年輕人不過是做了點和載人航天沾邊的人體冬眠項目,就有這麼多國資願意掏錢贊助。

    他不是否認人體冬眠技術的研發難度,而是認為這種大型項目,需要的能力和普通研究需要的能力不太一樣。

    他越想越覺得不是滋味。

    當陳元光表達對項目意見時,這種感受愈發強烈。

    「元光,來說說看你的想法?」毛可比向平更能看得開,他反而有耐心聽陳元光的意見。

    「我大致看了下,你們原本是打算分三期,第一期的核心目的是對月球表面進行探測,相當於是作為未來載人登月的一部分。

    然後整個三期計劃下來,是希望能監測太陽系乃至更遠的星體情況。

    我的建議是專注於太陽系內,把雷達監測範圍縮小,我們可以考慮S波段。


    構建S波段的相控陣雷達,並且增加射頻光纖傳輸來增加深空跟蹤的效果。

    通過兩者結合來構建深空星體的測繪雷達,這樣可以直接測繪星體表面的地理、水文特徵。」

    為什麼華國複眼要把探測範圍做的足夠廣,因為雷達天線陣列去跟蹤和捕捉近地天體,這個技術有非常久的歷史,早在1980年以前,NASA就建了雷達陣列做這件事。

    他們到2022年一共跟蹤了接近三萬顆近地小行星。

    如果單純只是做這件事,就很low,而擴大探測範圍,然後說自己極大程度擴大探測邊界,達到國際頂級水平,這能給外行很牛的感覺,覺得這錢沒白花。

    我們又在某一領域實現了突破。

    至於是否有必要,沒人關心,突破了就是好事。

    陳元光的實用主義讓他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效率優先,不需要為了追逐某一指標的全球領先而去探測太多龐雜信息。

    不如把有限範圍內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陳元光提出的思路是2030年之後,NASA優化他們雷達天線陣列採取的方案。

    毛可聽到這裡有點興趣了:「怎麼樣做能讓射頻光纖穩定下來,這是個難題。

    另外測繪雷達應該採取什麼方案,如何規避掉和探測雷達之間信號衝突問題。」

    整個過程基本上都是毛可在問,陳元光在答,從原理上解答了毛可的疑惑,至於具體能不能做出來,陳元光也不清楚,這得看毛可以及燕京理工大學電子雷達所的實力了。

    陳元光也沒實操過,所以需要依靠高校的實力,不可能所有領域都自己從零開始做。

    陳元光估計光靠燕京理工大學還不夠,還得把燕京航天航空大學和華國科學院給拉上一起,因為這是截胡了NASA未來的解決方案,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而整個小行星挖礦是系統性工程,需要數萬名科研人員配合,他們不一定都是光甲航天的員工,這種合作模式可以是投資,可以是收購,可以是供應商關係。

    



第13章 可回收商業火箭  
烏鴉一號推薦:  千禧年半導體生存指南  身為法師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域外生命寄生日誌  
隨機推薦:  百鍊飛升錄  寒門崛起  無敵升級王  神話版三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
360搜"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