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他的這一思想不僅影響了他自己,也影響了周圍的一批志士,為後來的明治維新奠定了思想基礎。
五、遠渡重洋
江戶幕府在與美國簽訂《日美友好通商條約》後,為了交換條約批准書,決定於萬延元年(1860年)1月向美國派出使節團。最初的計劃是由一橋派的幕府重臣岩瀨忠震出使,但因受「安政大獄」的波及,岩瀨被迫引退。於是,幕府重新組建了使節團,由新見正興擔任正使,村垣范正為副使,小栗忠順為目付,乘坐美國波哈坦號軍艦橫渡太平洋赴美國。為了確保使節團的安全,幕府海軍的咸臨丸號軍艦被指定為警衛艦。勝海舟主動請纓,要求隨行,並獲批准,擔任咸臨丸號的艦長,指揮官為軍艦奉行木村喜毅。
咸臨丸號是從荷蘭購買的四百餘噸的軍艦,集中了當時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船上除了勝海舟外,還有軍艦奉行木村喜毅、軍艦操練所教授方頭取佐佐倉桐太郎、鈴藤勇次郎、小野友五郎等人。美國海軍「庫柏」號測量船艦長約翰·默瑟·布魯克海軍上尉實際上是咸臨丸號的指揮官。隨船的還有翻譯中濱萬次郎和木村的隨從福澤諭吉。
儘管咸臨丸號是一艘先進的軍艦,但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幕府海軍依然沿用封建的陳規舊習。許多位居高官的海軍軍官並沒有實際的海軍知識,這導致了美國軍官對日本海軍軍官的嘲諷。美國軍官們認為,這些日本軍官缺乏基本的航海技術和海軍知識,根本無法有效地指揮和操作這樣一艘先進的軍艦。勝海舟對此感到無比憤慨,他深刻認識到,現代化的艦隻必須由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人去操縱,而且人與人的關係也必須與之相適應,這樣才能使先進的軍艦發揮應有的作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咸臨丸號在勝海舟的指揮下,戰勝了太平洋上的驚濤駭浪,歷時三十七天,終於順利抵達美國舊金山。這是日本人首次橫渡太平洋的成功壯舉,不僅展示了日本海軍的實力,也為日本與西方國家的進一步交流打開了大門。
在舊金山,勝海舟親身接觸並觀察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美國社會。他參觀了工廠、學校、政府機構,與當地的政要、學者和普通民眾進行了廣泛的交流。這些經歷使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日本必須打破封建的藩籬和束縛,為有才能的人提供發揮作用的機會。
六、開辦軍學
歸國後,勝海舟的仕途迎來了新的高峰。他被任命為蕃書調所頭取和講武所炮術教授,負責翻譯和研究西洋書籍,以及教授軍事技術。文久2年(1862年),隨著幕政改革的推進,勝海舟復歸海軍,擔任築地軍艦操練所頭取(相當於幕府的海軍士官學校校長)。同年閏8月17日,他晉升為軍艦奉行並,開始在幕府的行政高層嶄露頭角。
文久3年(1864年),幕府決定在兵庫和西宮建造炮台,以加強沿海防禦。勝海舟被任命為總指揮,負責這一重要工程。同年4月(1863年6月),他隨第14代將軍德川家茂巡視大阪灣,在生田川河口(神戶村內)登岸。經過德川家茂的批准,勝海舟在此設立了海軍的操練局。這一舉措不僅加強了當地的海防,也為培養海軍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基地。
勝海舟在神戶設立的私塾海軍塾,旨在「從一切階層挖掘人才」,他不僅招收了來自薩摩和土佐的魯莽漢和脫藩者,還吸引了許多有志青年。這一開放的招生政策,打破了傳統藩國的限制,為不同背景的人才提供了平等的學習機會。海軍塾的教學內容涵蓋了航海術、炮術、造船學等多個方面,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海軍軍官。
文久4年(1864年)2月,勝海舟正式設立神戶海軍操練所。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幕府和西南諸藩一大共有之海局」,希望通過這一機構,確保建立抵抗歐美進一步侵略東亞的戰略據點。神戶海軍操練所的成立,不僅為幕府和各藩培養了大量航海人員,也為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海軍儲備了寶貴的人才。勝海舟的弟子中,包括了坂本龍馬、伊東佑亨、陸奧宗光等後來在明治維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物。
元治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