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歷
賴文光的早年經歷充滿了波折與挑戰,同時也見證了他從一名普通參與者成長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的過程。1851年,正值壯年的賴文光加入了洪秀全領導下的拜上帝會,並參與了金田起義,這場起義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的正式開始。在隨後的幾年裡,賴文光主要擔任文官職務,直到1856年天京內訌爆發前,他在政治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然而,隨著1856年秋季發生的天京內訌,太平天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這一事件導致了大量忠誠於天王洪秀全的將士死亡或逃離,嚴重削弱了政權的基礎。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賴文光決定改變自己的職業路徑,由文轉武,以實際行動支持太平天國事業。根據指令,他前往江西招募新兵,努力增強太平軍的力量。通過不懈的努力,賴文光成功地吸引了一批願意加入革命隊伍的人士,為後續戰役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
1857年,賴文光被召回天京參與保衛首都的工作。次年春天,他又被派往江北地區,在英王陳玉成手下任職。在此期間,賴文光參與了一系列重要的軍事行動,包括攻占安徽、湖北等地的戰略要地。特別是在1860年的二破江南大營戰役中,賴文光展現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和勇敢精神,幫助太平軍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作為對他貢獻的認可,同年夏天,他被晉升為傑天義,這標誌著其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
進入1861年後,隨著太平軍第二次西征計劃的實施,賴文光繼續跟隨陳玉成深入敵後作戰。3月10日,在安徽霍山黑石渡鎮的一場激戰中,賴文光率領部隊擊敗了清軍副將余際昌所部,不僅奪得了霍山縣控制權,還進一步鞏固了太平軍在當地的地位。緊接著,18日那天,陳玉成的大軍攻克了湖北省的重要城市黃州(今黃岡),並將該城交由賴文光負責防守。
二、西征豫陝
隨著安慶失陷,太平天國的軍事形勢急劇惡化。在此背景下,賴文光被迫放棄黃州,向東撤退並與陳玉成的主力部隊會合。面對嚴峻局勢,賴文光提出了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戰略建議:他主張聯合淮北張樂行領導的捻軍以及苗沛霖控制的地方武裝力量,共同向荊州和襄陽地區發起進攻。按照賴文光的想法,如果能夠成功占領這些關鍵地點,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軍隊規模,還能為重新奪回安慶創造有利條件,從而鞏固天京的安全。然而遺憾的是,這一建議並沒有得到陳玉成的認可。
儘管如此,在1862年初,賴文光還是被封為了遵王,並且接受了陳玉成指派的任務——與扶王陳得才、啟王梁成富及祜王藍成春等人一同率領大軍遠征河南、陝西,旨在招募更多士兵以圖恢復安慶。2月初,賴文光率部從廬州出發,渡過淮河後首先圍攻潁州(今阜陽),但未能攻克。隨後,他們轉向西進,進入河南省境內,相繼攻擊了新蔡等地。之後,為了避免直接面對清軍在南陽的強大防禦體系,賴文光選擇繞道而行,經過鎮平、內鄉、淅川等地,最終進入陝西省南部。
在陝南地區,賴文光及其部隊連續攻占了商南、商州等城市,並進一步占領了鎮安和孝義廳(即今天的柞水縣)。正當他們準備繼續向西安推進之際,卻收到了廬州危急的消息。於是,賴文光立即決定東撤回援。當得知廬州已經失守並且陳玉成不幸遇難後,他轉而帶領殘餘兵力南下至湖北,並在那裡作出了再次遠征陝西的戰略決策,希望通過增強自身實力來支援處於困境中的天京。
1863年2月7日,賴文光指揮下的軍隊成功占領了陝西興安府(即今日之安康市),緊接著又攻克了沔縣(現稱勉縣)。這一系列勝利使得太平軍士氣大振,「一路滔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局面得以形成。同年10月初,賴文光與陳得才等人聯手作戰,在漢中一帶取得重大突破,不僅擊斃了包括總兵賀蘭桂在內的多名清朝高級將領,還順利攻下了這座重要的陝南重鎮。此後,他們在該區域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積極擴充隊伍,為後續行動奠定了基礎。
三、回救天京
1864年初,隨著天京(今南京)被清軍圍困的情況日益嚴峻,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