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累 建 功 勛
愛新覺羅·岳樂在清朝初期屢建功勳,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多次戰役和平定內亂中得到了充分展示。順治三年(1646年),岳樂跟隨肅親王豪格征討盤踞四川的大西王張獻忠。在這場戰役中,岳樂不僅表現出非凡的勇氣,還展現了其深思熟慮的軍事策略。他率部深入敵境,最終成功擊殺了張獻忠,這一勝利極大地提升了清朝在西南地區的影響力,並為後續的統一進程鋪平了道路。
順治六年(1649年),岳樂因其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而被晉封為多羅貝勒。這一晉升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認可,也是對其家族榮譽的一種肯定。順治八年(1651年),岳樂再獲晉升,被封為多羅安郡王,並開始掌管工部事務,同時成為議政王大臣會議的一員。這意味著岳樂開始在政治舞台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參與到國家重大決策之中。
順治十年(1653年),岳樂被授予宣威大將軍的稱號,負責駐軍歸化城,進討喀爾喀部的土謝圖汗和車臣汗。這次出征對於清朝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喀爾喀部是當時北方的一個強大勢力,能夠說服或迫使他們歸順,對於穩固北方邊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岳樂率軍北上,通過一系列的外交努力和軍事行動,成功促使喀爾喀各部投降並開始向清朝進貢,這一成果極大地增強了清朝在北方的統治基礎。
順治十二年(1655年),岳樂被任命為宗人府左宗正,負責管理宗人府事務,這標誌著他在宮廷內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兩年後的順治十四年(1657年),岳樂再次獲得晉封,成為和碩安親王。
二、平定三藩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亂爆發,這場叛亂由平西王吳三桂發起,迅速蔓延至雲南、貴州、湖南、廣西等地。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清廷緊急調動兵力進行平叛。岳樂被重新啟用,被封為定遠平寇大將軍,肩負起了平定叛亂的重任。
岳樂深知這場戰爭的重要性,他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局勢,認為直接進攻湖南與吳三桂正面交鋒雖然有可能取得勝利,但由於湖南地理位置特殊,一旦攻克,如何有效控制這片土地將會成為一個難題。此外,如果不能及時切斷吳三桂與其他叛軍的聯繫,可能會使戰局變得更加複雜。基於這樣的考慮,岳樂決定首先攻打江西,以穩定自己的後方,並切斷吳三桂與另一叛軍首領耿精忠之間的聯繫。
這一戰略決策顯示了岳樂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深遠的政治眼光。江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既是江南的門戶,又是連接東南各省的關鍵。岳樂率軍進入江西後,迅速展開了攻勢。他充分利用地形優勢,採取靈活多變的戰術,有效地打擊了叛軍。在岳樂的帶領下,清軍勢如破竹,很快便占領了整個江西地區。
占領江西之後,岳樂並未停歇,而是乘勝追擊,迅速向湖南推進。這一連串的勝利不僅極大地削弱了吳三桂的力量,也為清軍進一步平定叛亂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岳樂的指揮下,清軍士氣高漲,戰鬥力強勁,最終在湖南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不久之後,吳三桂病逝,失去了領導者的叛軍逐漸失去了抵抗的力量,清軍的勝利已經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勝利的曙光即將降臨之時,岳樂卻接到了回京的命令。雖然離開了前線,但岳樂的貢獻已經被康熙帝所認可。康熙帝親自前往盧溝橋迎接岳樂歸來,對他大加褒獎,並讓岳樂重回宗人府掌印,這不僅是對他軍事才能的認可,也是對他政治地位的一種肯定。
三、身後風波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七月,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與外蒙古喀爾喀部之間發生了衝突。為了應對這一局勢,岳樂與簡親王雅布被委派各自帶領500名士兵前往內蒙古蘇尼特部駐防。這時的岳樂已經是一位65歲的老人,但他仍然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艱巨的任務。麾下的500名士兵雖少,但對於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來說,這已足夠展現出他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
十月時,天氣逐漸變得寒冷,岳樂意識到繼續駐守在寒冷的草原上對士兵們來說極為艱難,因此決定撤回到京師。回到京城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