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縣是事實上的山區,七山一水二分田,只不過50年代的縣領導們覺得「山區」這兩個字不好聽,硬給打報告給定成了「丘陵地區」。
這下職工們一輩子少了不少工資,「丘陵地區」的標準比「山區」底一檔,結果就算到了張楠上輩子那會,還會有上了年紀的退休工人在閒聊時翻出這檔子陳麻爛穀子的事,鄙視那幫當年死要面子活受罪、損人不利己的腦子缺鈣縣領導。
但這註明「丘陵地區」的一份輕飄飄文件改變不了剡縣的地貌,更改不了剡老百姓山區加小盆地人的習慣。
山區嘛,有貴客到,吃飯招待想要吃出花樣,少不了山林野味加河鮮。但這會是夏季,陸上、天上的野味不上檯面,王德彪這趟只得和水裡的動物們過不去。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野生動物保護?
扯淡!
現在是90年,沒這個說法,打麻雀那都還是小孩子的玩的事,成年人拿氣槍打那曾經的「四害」都會沒面子。
夏天不吃陸上野味,好習慣,防止寄生蟲:夏季野味寄生蟲多,不小心會中招。
溪流石斑、野生昂刺、深山岩蛙、沙塘鱧、野生浪裏白條、野生甲魚、野生鰻魚、野生黃鱔……
溪流石斑魚在剡縣不稀奇,但這會盤子裡的石斑魚條條長度十二三公分,少見!
剡縣的野生昂刺有兩種,一種體型比較長,本地人叫「馬鮫」,同二十年後市場裡常見的那種養殖黃顙一個品種,味道一般。
昂刺要拿來招待客人,就得找另一種:體型要短得多,相比常見黃顙也小一點,拿來煲湯味道非常鮮美。
剡縣的岩蛙不知道屬於岩蛙的哪個亞種,反正張楠上輩子那會就幾乎都絕跡了,如今都是稀罕貨色:只有在高山地區毫無污染的山澗里才可能有,小的有兩三隻青蛙那麼大,炒著吃。
最大的能到小一斤,都快趕上牛蛙的體型,宰殺扒皮後清蒸,都讓吃慣了海鮮的農博升讚不絕口。
甬城地區下屬幾個縣市的少數山區里其實也有岩蛙,但甬城市區內的人是吃不到的。
至於沙塘鱧,渾身黝黑、體型粗壯之極,魚頭又大又闊、滿嘴利齒,長得就不像淡水魚,看著就兇狠無比。
這玩意在剡縣雖然算不上特別稀罕的貨色,不少山區丘陵的鵝卵石、沙底溪流里有,但今天盤子裡每條長度15公分以上就是寶貝。
張楠特別喜歡吃這種肉質特別細嫩的小型肉食性魚,上輩子妹妹也喜歡,每次要是碰上農貿市場裡有野生捕捉來的賣,不管是小的100、大的180一斤,張楠百分百會買。
運氣好,要是多,買回來一小臉盆都願意,紅燒之後……
這味道沒說的!
三界那邊送過來的浪裏白條有一尺多長,兩斤掛零的野生甲魚一桌一隻;野生鰻魚各桌有大有小,這東西不是說有錢就一定能搞到斤把重的好貨色,太少了!
至於黃鱔,90年的市面上全野生,誰養殖誰傻蛋。手指粗細的屬於常見農家菜,村子水溝里都有,上不了台面。
但這趟王德彪王總發話,度假山莊提前準備、四處收羅,居然搞到一條兩斤掛零的超級貨色!
這條巨無霸搭配上十來條單重半斤以上的大黃鱔,每桌都能吃個爽。
泥鰍常見,但吃個「野」嘛,這頓飯也得上。
餐桌上土雞是沒有的,這會養雞場都才出現,「土雞」這名詞都出現不久,裡邊的高檔貨也就農家散養在竹園裡的幾隻竹園雞,太普通。
到了崇仁,特產燉鴨不能少,用的是體型小的紹-興麻鴨。
老鴨,5年以上的貨色,十幾隻一鍋整整燉了一天。
當一大盤紅燒鱔魚上桌,張楠笑著道:「兩斤重的有幾年沒聽說了,各位要是不想今晚睡不著,就每人一段。」
農博升點點頭,「是好東西,不過一人吃一條估計能吃死人!……」
張楠外婆家村子裡一條三斤重黃鱔吃死個老光棍的真實故事農博升可能不知道,但可能以前超級黃鱔補死人的事各地偶爾也會有。
葷菜上檔次,蔬菜也就鞭筍是好東西,其它就
第九百零八章 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