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忘了件事,「聯合力量」在非洲的武裝部隊還裝備了不少華夏手榴彈,前幾年輕武器防務展時訂購的。
當時還進口了不少單兵反坦克同防空導彈,還有些突擊步槍、火箭筒,還有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迫擊炮。
這些裝備在攻占甘比亞總統府同如今的安哥拉作戰中都發揮了不少作用,不過從三年前開始因為美國開始嚴格限制本國公司同華夏之間的軍火貿易,「聯合力量」不得不採用中間商採購的方式從華夏買軍火。
感謝蘇聯的解體,三十年內張楠不用擔心自己的私人軍隊沒足夠好用制導武器,不然以華府那摳門的性子,導彈是想都別想。
這邊隨著華夏外匯儲備的增加,這會再想隨意買到華夏產導彈開始變得困難,但這普通裝備倒是還是能很方便的搞到。
比如手榴彈,去年甘比亞就從華夏進口了不少便宜好用的82式手榴彈,它還特別輕便:之前從東部德國弄來的大批蘇制手榴彈相對重量較大,承包商中有些人並不怎麼喜歡,倒是對公司之前進口的那兩種輕便小巧的82式手榴彈青睞有加。
一家公司將一個國家當中間人,這也夠牛逼的:說是甘比亞政府訂購,其實那些裝備絕大多數都在「聯合力量」手中。
如今在安哥拉,「聯合力量」攻勢迅猛,占據了壓倒性優勢,安盟即將成為歷史,這其中作戰人員的素質差別是有很大原因,而這作戰習慣也有關係,特別是在城市戰時。
其中一條就和手榴彈有關係:非洲黑哥們歷來只喜歡用槍,打仗居然極少用手榴彈,而「聯合力量」的作戰人員身上都會帶上幾個手榴彈,很多情況下都是用手榴彈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只能直射的子彈。
這就像阿拉伯人愛用直射的火箭筒,碰上能熟練使用曲射迫擊炮的對手就抓瞎一樣,安盟那些安哥拉士兵在手榴彈這個問題上吃虧不小。
原本蘇聯的退役老兵,美國、以色列退伍兵,還有華夏退伍兵加上少量茨瓦部族僱傭兵組成了「聯合力量」在安哥拉的主要作戰人員構成,所有人都習慣使用手榴彈。
每天的消耗量也是驚人的,還好蘇聯貨和從華夏進口的那些都比較便宜,不然換成美國產的那些,戰爭的花費都還會漲上一截。
茨瓦人原本不愛用手榴彈,以前就是感覺手裡有支ak47就能包打天下,但他們的華夏教官們在這幾年讓這幫黑哥們習慣了使用手榴彈。
使用手榴彈是華夏軍隊一貫以來的傳統,特別是67式木柄手榴彈都成了華夏軍隊的標誌之一!
從「一二三四」時代開始,就是一把步槍、兩條腿、三頓熱飯、四顆手榴彈的徒步步兵一直到二十幾年後的新時代陸軍,從跑步到坐裝甲車乃至直升機,華夏軍隊的步槍都換了幾代,官兵腰上掛著的還是木柄手榴彈。
造的太多,好幾十億個,這保質期貌似還能放到長島天荒地老,你總得用完是吧?
太多了,隨便用,都有部隊把手榴彈拉倒無人的懸崖邊,然後坐上頭一邊抽菸一邊往下扔的。
歷史傳統加上天文數字一般的庫存,華夏軍隊都將使用手榴彈的戰術玩出了花、練到極致。
有什麼師傅就有什麼徒弟,這會茨瓦部族武裝也已經習慣使用手榴彈,但華夏的67式手榴彈還是算了,張楠幾年前少量買來的那些都基本上拿去炸魚玩了。
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軍火庫里的手榴彈能狂搬,運費都會比買價貴點,這邊阿爾巴尼亞人仿製的蘇式手榴彈瓦西里真當看不上。
不過萬事沒絕對,吉拉迪諾倒是買了一百箱,今天就會有他的小弟開車來運。還要了些突擊步槍和輕機槍,甚至連六零迫擊炮和火箭筒也配了點,差不多就是個步兵連的裝備,說是他自己有個客戶訂貨。
已經抱上大腿了,但之前的老客戶還是不能丟的,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信譽。
就這點裝備這邊軍火庫就能配齊,這邊主要存的是大炮,但搞個一兩百條槍和十萬發子彈是隨便湊湊就行。
其實吉拉迪諾根本沒這樣要整編制軍隊裝備的客戶,是瓦西里讓他買的。
既然這邊什麼都有,那幫要對人販子進行斬草除根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