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叫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奧斯曼的中東毛子們就很奇怪,大明這個國家真尼瑪是神奇得很。
自己拉出二十萬的軍隊,那都是抽調了帝國境內的騎兵、貴族和奴隸齊上陣才勉強拉出來。
可他們倒好,上回崇禎那廝御駕親征,海陸大軍來了四五十萬,這次一言不合,從巴爾幹半島登陸的又有三十來萬。
這是鬧哪樣?
此時此刻,波拉斯總算體會到了為啥法蘭西、荷蘭、不列顛那些對奧斯曼來說都算是棘手的敵人,到了大明帝國那兒,幾乎都是隨手擺平。
就周圍突然出現的這些明軍,你根本想像不到什麼時候會有盡頭。
在戰場上,對方根本看不見結尾的軍隊把你包圍起來,再加上坎地亞城的威尼斯守軍還在頑抗,這仗就很難打了。
崇禎對此也只能攤攤手,大明這邊沒別的優點,就是人多,而且統一之後,那發展力蹭蹭往上漲,自己都看不懂。
調動這三十萬人出來費力了嗎,崇禎可以這麼說,遠征這批人,基本沒怎麼動用主力。
全國各地的戍衛軍和新軍到京師湊一湊,再讓一批禁軍當尖刀,配上那些久經陣戰的老將和初出茅廬的新銳,這就成了。
說白了,崇禎調動三十萬大軍只需要一個嘴皮子,而且隨時還可以再調三十萬出來,也不會有多費勁。
奧斯曼呢,這貨學大明,在那搞多線戰鬥,但是你撐得住麼?
默罕默德四世可能以為自己很慘了,但崇禎大帝告訴你,這算個屁,把你放到朕那個位置上,你活不到十天。
想當年崇禎剛穿越過來那會,形勢不比默罕默德四世現在危急多了?
且不提關外虎視眈眈的蠻清和百萬大軍揮師北上的順軍等無數敵人,就是住著的宮裡邊兒也不不知道有多少想讓崇禎死的人。
剛露出點抄家拿錢的心思,那幫東林渣渣就把梃擊案原樣又來了一遍。
那次是崇禎頭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和死神擦肩而過,自那以後,就算遛彎,也要帶著明里暗裡一大票的保鏢。
沒辦法,朕怕死。
相比當年的大明,現在奧斯曼簡直是太舒服了,當然,趁你病要你命的態度還是要有的。
崇禎之所以打哪哪兒服,最大一個原因就是對方都沒有整合起來力量。
比如法蘭西,那會兒人家國內還在鬧起義,路易十四是個擺設,就連政府都分成好幾撥。
還有不列顛,明軍登陸殺到倫敦的時候,國內貴族還在為君主立憲制的誕生而爭論不休。
甚至打莫臥兒崇禎還是比較保守,用先成為朋友獲取信任,然後趁著內亂插上一腳的法子。
具體來說,崇禎的擴張除了強大武力以外,多多少少又含著一些巧合,巧合在哪兒,巧合在這幫渣渣剛好都在混亂時期,大明又剛好統一。
不過後世和現在的人都不會看過程,崇禎大帝中興大明,擴張並且成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國的這個結果就很讓人滿意。
小日本就別提了,滅了這幫連渣渣都算不上的廢物,還需要等內亂?
首先發現不對勁的,是外圍德里輕騎兵的指揮官科丁卡薩。
德里輕騎兵是音譯出來的,在古土耳其語中「德里」是不要命的意思。
這些輕騎兵沒有個統一的稱呼,廣泛而雜多,自奧斯曼帝國建立以後,就一直都在克里米亞、喬治亞地區。
後來沙俄趁著大明消滅蒙元,在遠東一片慢慢發育起來,擴張的途中,遭遇了也處於擴張期的奧斯曼帝國。
初一照面,哥薩克們就見識到了這些奧斯曼輕騎兵的威力,像奧地利人一樣,哥薩克也發自內心的害怕這些快馬彎刀的可怕騎兵。
正是這些德里輕騎兵,讓哥薩克們的擴張腳步為之一頓。
但很快哥薩克們發現,被大明滅掉之後,蒙元那些汗國多只是混吃等死,況且遠東地區也沒什麼強權。
所以他們放棄了和奧斯曼互懟,反而將大量的軍力投入到征服遠東的事業中。
哥薩克們越打越順,直到打到外喀爾喀三大部的時候,碰見了那時候正處於崛起的大明。
吃了一
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